这个恐怕既有个人的原因,也有大学的(社会的)原因。其实在好一些的大学,学生总体来说还是很卖力的。
关键是学生需要知道为什么而学,虽然我反对目地论,但学习如果没有目标,处于随大流走的状态,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学不好的。
这个问题很复杂,其中一点就是刚刚建立的工业文化近年来其实是受到了很大的破坏,从小培养、支持和引导科技爱好,是建立大学学习目标的一个可能的途径。
中学生是可以理解和欣赏人类文明的。深刻体会科技和工业之美(特别是它的伟大,我会在另一篇文章中谈),建立长远的目标,不是一句空话,只需要遇到一个好的导师就能实现,受益终身。但是,中学生无法识别什么是好导师,往往遇到受欢迎的人,聊得投机的爱好者、“大佬”,就觉得是好人,被庸才、臭棋篓子带偏了方向,耽误前程的比比皆是。所以不能幻想遇到好师傅,并且应当反对中学生搞师徒崇拜;另一方面,多读书,用功学习,为爱好打好基础;还要多看不同的世界(这里指国外资料和玩法),扩展视野。进入一流大学,跟高手在一起,兴趣爱好就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以至于突破科技前沿。
时段 | 个数 |
---|---|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 {{f.fileCou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