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来一记洛阳铲。
1688上有航空煤油售卖,仅从能量特性讲,与航天煤油相差无几。如果LZ暂不考虑再生冷却等要求燃料有高热稳定性的技术,可以考虑在1688上购买。实验伊始做实验性发动机或小机子的时候,LZ可以考虑使用电动机+齿轮泵或柱塞泵驱动,液膜冷却,这些的技术难度相对较低,不过死重较大(齿轮泵可以产生很高的压强,但是流量小;柱塞泵流量可以较大,但是需要强大的电机才能达到高压)。到了后期,可以把泵换成离心泵,甚至不再用电驱动,搞燃气发生器循环的液机。
液氧-煤油的组合,混合比(O/F)为2.65左右时有最高的海平面比冲,理论比冲(10MPa室压)约为315.2s。该条件下的真空比冲(出口压强1KPa)约为387.8s。实际比冲由于种种原因会低于此。
已有的液氧煤油发动机,比较成熟的有毛子的RD-180发动机(分级燃烧循环),室压25.7MPa,海平面比冲约311s,真空比冲(用的还是海平面喷管)338s。还有SpaceX的Merlin-1D,使用的是燃气发生器循环,室压10MPa左右,海平面比冲286s。中国的YF-100设计非常保守,不过能在18MPa的室压下做出300s的海平面比冲也是比较出色的。
最近思虑较多,脑子有些天马行空了,如有不妥之处还请见谅
时段 | 个数 |
---|---|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 {{f.fileCou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