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搞清楚对电桥性能起决定性作用的影响要素,这几天试了建了3个电桥的模型,做了电磁结构仿真。为了达到>20dB的定向性,电桥的电阻的位置需要以0.1mm的颗粒度挪动。在仿真环境里获得25dB的定向性是可以的,但是电阻的位置精度需要保证在0.1mm以下。我怀疑即使能通过仿真找到最优解,我也难以通过自己的手工焊接重现这个最优解。
稍候有空的话我会开一贴讨论一下这个探索过程。
科创的电桥是如何保证批量加工后还可以保证批量后的一致性的?感觉这是个很难的问题。不是现今的通用电子装配工艺可以解决的难题。
有广泛科技爱好的中年大叔。 本职是通信研究工程师/科学家。 爱好机械,电子/信号处理/单片机/数电/模电/强电,物理/量子力学/电动力学/宇宙/粒子,化学,电机,热机,材料。。。 追求理解世间万物,对how it works有迷之执着。 渴望从或微小或宏大的事物中看到某种先定的和谐,并品味上帝造物之美。
1. 公式行内显示(inline):请使用 $....$ 或 \(....\) 包裹代码
2. 公式独占一行显示(display):请使用 $$....$$ 或 \[....\] 包裹代码
3. 插入的公式在编辑时不会渲染,请检查无误后再插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