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了谐振栅极驱动技术实现的13.6M半桥丁类功率放大器
半桥输出通过一个L型阻抗匹配网络后驱动等离子火焰谐振圈负载
//////////////////////////////////////////////////////////////////////////////////////////////////////////////////////////////////////
要想驱动管子(不管是射频管还是像540这样的普通MOS管)到一个较高的频率(超过2M),谐振驱动电路是必须的,谐振驱动电路这不是需要讨论的,因为这是必须采用的,不用是不可能驱动到10M的。在这种频率下,传统逻辑门做的反相器的速度显得太慢,必须采用变压器或者传输线变压器做的反相器来实现180°相位差的两路信号。
/////////////////////////////////////////////////////////////////////////////////////////////////////////////////////////////////////////
其次,功率电子技术说的半桥,全桥结构在10M+的频率上已经不太适用,上图那个方波的波形用的就是功率电子技术说的半桥结构输出的,那个桥虽然可以很好地工作(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很满足了),但不堪一击。在工作过程中的出现的任何意外都可以轻松导致它损坏。尽管如此,他在1-5M范围内依然具有桥类结构的各种优势(意思是超过10M的桥不论是功率特性还是效率等,都不如其他结构,尽管可以造出来,我也造出来了,但意义不大)
///////////////////////////////////////////////////////////////////////////////////////////////////////////////////////////////////////////////
谐振是必须的,射频功率放大器的各个级之间的匹配大多是窄带的,不是什么东西都是模块大法好的(但是像DRSSTC这种本身电流就是要达到几百A的,用大模块是没有什么错误的,是非常正确的做法。但是如果我看到用大模块谐振驱动然后玩高频的,╮(╯▽╰)╭),有的人做这些东西还试图用几百A的大管子去做那是不现实的。要出1MHZ,用普通不谐振驱动的方法,用音频D类功率放大器专用MOS管可以轻松实现。现在最新的MOS管大多就是用在频率几百K到1.2M这个区间,并没有什么问题。说白了爱好者领域是妖魔化了栅极电容,这玩意没那么恐怖,是不合理的布线带来的较大的寄生电感导致了栅极电容的妖魔化。
///////////////////////////////////////////////////////////////////////////////////////////////////////////////////////////////
那篇论文我在三年前看过,我大一的时候做那个5MHZ TC的时候参考过,然而这种东西为什么没办法应用起来也是显而易见:低频领域用经典驱动,不扯什么谐振;高频领域有高频的一套东西,高频功率放大器大部分都是用了谐振驱动的,随便从里面找一个LC阻抗匹配,你也可以说是因为谐振所以电压升高了(大多数TC爱好者喜欢用这种描述)。然而射频行业内的人根本不会提到谐振驱动这个词,因为谐振驱动在高频领域已经是默认的东西了。。。至于功率电子技术领域,随着技术发展,也不会提到了。。。PWM技术是不允许用什么谐振驱动的,在天朝人研究谐振驱动一个MOS大模块的时候,人家老外做的砷化镓模块轻轻松松可以驱动到10MHZ。。。
/////////////////////////////////////////////////////////////////////////////////////////////////////////////////////////////////////
总结一句,要看谐振驱动技术,去看看射频功率放大器的书籍,里面讲的很详细,当然里面不会说这个是谐振驱动,而是用更专业的术语,比如【LC阻抗变换器】----爱好者非要描述成“因为谐振了所以电压上去了。也没啥问题,简单形象。
/////////////////////////////////////////////留一个问题(参考某知乎回答电力这块的用户的风格)//////////
小电珠参数3V 350毫安,图中所示为刚好工作在额定亮度状态。在上图所示状态是这个亮度,那么问把它焊接在放电端是否亮?亮度如何变化?此时流过它的电流是否依然是350毫安(考虑屈服后的电阻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