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个月前单个线圈的实验数据:
线径 0.62mm,线圈匝数 300,直径 34mm,长度 12mm,内孔直径 0.7,电感量 660uH,内阻 0.8欧,工作电压 400V,工作电流170A(恒流驱动);弹丸直径4mm,长度20mm;最高射速31m/s,开通时间1.6mS;
更早前的实验数据:
线径 1mm,线圈匝数 300,直径 30mm,长度 40mm,内孔直径 0.6,电感量 280uH,内阻 0.4欧,工作电压 200V,工作电流150A(恒流驱动);弹丸直径4mm,长度20mm;最高射速24m/s,开通时间2.2mS;
弹丸的最终能量从哪里来的呢?应该是从弹丸过线圈中点之前和之后的两个场能差中得到的,场能是场强与时间的积分;所以弹丸在将要进入线圈时,线圈上要快速建立磁场,在快过线圈中点时要快速撤除磁场,这个撤除速率越快越好,特别在弹丸速度较高时,当然,难点也在此,使用IGBT就是为了对付这个问题。
对于 ahzds的实验中的烧管问题我想肯定不是过流造成的,电压才70V,就算一直导通也不会(线圈内阻已限流);IGBT在感性电路中工作时肯定是要加过压保护的,一般都是靠二极管钳位,大电流和长距离传输中还要加阻容吸收,不过电磁Q中不能简单地把二极管直接加在线圈两端,那样IGBT就跟SCR差不多了,工作中IGBT虽然关断了,但二极管却把锁线圈中磁场锁住,使磁场无法快速撤除,那个二极管至少要串个电阻才行,阻值在1~3欧左右,功率最好要两瓦以上,不然瞬间烧断电阻,IGBT也OVER了;为安全起见,最好还要在IGBT两端加上阻容吸收(2.2欧/1W电阻 串 0.22uF/600V的CBB电容)。
对于 ahzds的实验中弹丸速度慢的问题,我想有两个原因:1.电容电压太低,无法在线圈中建立强磁场,且建场太慢;2.线圈的场能撤除太慢;
我跑了几个地方都没买到G80N60这个大电流管,上面的实验都是用60A以下的管子做的,买到的XD更要好好利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