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kcltxinshou:
第三讲能否说说“初级与全桥之间的阻抗匹配”、“次级的Q值是否越大越好”这两个问题?
A1:我可以简单的讲一下阻抗匹配的问题。
一般来说,由于电路的特性
input——————L——————— |
Rr
input——————C———————|
电路如图所示,对于激励源端口,LC器件呈现串联谐振。
串联谐振电路的特性是,当谐振时,器件两端电压最大。这个电压也并不会表现在开关器件上,因为对于输入端是阻性。
有意思的是,Rr是线路中的ESR。也就是寄生参数,这个参数能决定最高电流是多少。
例:一组LC寄生电阻是0.5Ω,双300V输入。槽路里能有600A
这个参数是复阻抗的意思,但是让人误解的另一个参数是Z
surge。这是个啥东西呢?
以下援引caoyuan的一句话:
这就是浪涌阻抗(surge impedance, Z因子)的物理含义。
其定义式为
浪涌阻抗Z越小,电流上升速率dI/dt越快。
所以实际上在DRSSTC里没有所谓阻抗匹配的概念,因为根本无法匹配。
所谓的CWDRSSTC,那也是通过调偏频率的方式,来实现对初级连续电流的限制。
一般的DRSSTC,可以近似的把它看做一个弱耦合系统,也就是单纯分析LC就行。而主要的考虑因素是这个Zsurge。
[hr]A2:次级线圈的Q值确实是要尽可能做大。但并不是意味着Q值越大的线圈就越好。
这同样是一个概念混淆,这句话引申出的正确概念应当是:适合于初级LC的次级线圈,Q值越大越好。
那么什么是适合初级LC回路的次级线圈呢?
这个很有意思的是,结合上面所说的复阻抗Z和浪涌阻抗。而DRSSTC是一个断续工作的系统,那就可以列个简单的式子。
V=Q*u
zr=F(frequency)
简单的意义就是,次级线圈的耦合度和摆放位置以及LC参数影响。会改变初级线圈的阻抗。
而且是复阻抗浪涌阻抗一起改变。其中第一个式子可以表达初级反馈的特性。实际上初级次级的频率并不会完全相等。
而是由于耦合的存在,会产生一个拍频效应。而Q值的大小,和耦合度都会直接影响通频带的大小。
所以说在环境固定的非常多情况下,Q值还是越大越好。
但是一定要考虑到你用的电路的精确性,所以也并不是越大越好。因为可能会难调很多,对频率源有要求。
但是对于次级反馈的情况,确实是越大越好的。
对于以上两个问题,我讲的还是很浅显。如果想深入了解的话,定量分析。
可以去找一下:双谐振LC耦合回路 关键词:通频带、负载Q值、开路Q值、品质因数对通频带的影响
可以类比于DR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