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看了楼主的观点,我觉得很有收获。这里是我的几点看法:
1:我认为楼主说"绝大多数自然性穷人家的孩子从小接受了一整套穷人思维,且周围同学朋友往往也比较穷——在他们进入大学以前,是没有机会改变自己的思维习惯的。"这个观点仍需商榷。在如今的中国,的确会有少数像楼主说的”穷人孩子“的存在,但大多数即使生活在穷人家的孩子,在高中甚至初中的学习中也完全有改变自己”穷人思维“的机会与能力。这与更加开放、自由的阅读有关。
2:楼主通过假设教育考察的目标和后文的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得到中国教育必须考察“天生的”记忆力与智商的观点,在逻辑上都是成立的。但是楼主既然已经说教育需要考察“天生的”能力,为什么在假设考察对象时,又把它们表达得也像天生的能力一样呢?在我看来,对富人、穷人的孩子来说,应试教育虽然在考察对象上不尽合理,但是其真正目的并不是要我们都会熟练的解出几何题或迅速的对某一篇小说有正确的理解,而是希望我们能在学习、理解它考察的种种知识的过程中,养成它需要我们拥有的能力,例如逻辑思维和对感性事物的理解能力。所以,尽管应试教育的考察对象看似脱离实际,但是这正达到了提高被教育者素质的目的,本质上和素质教育没有差别。
3:说了这么多,再关注一下中国应试教育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选拔人才。人生来都是有个体差异的,而且在种种外界条件的叠加下,富人家可能走出一无是处的废物,穷人家也可能走出光辉四射的天才,只是贫富差距导致的思想差异等原因,使产生高低素质人的可能性不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完全合理、恰到好处的筛选出所有人才,(或人才的“种子”)。在(2)中已经论述,学习成绩较好、学历较高的人,总体上的素质一定比学习成绩差,学历低的人素质低。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的一项研究表明,学历越高的人,吸烟的可能性越低。吸烟和人的思想素质的关系我就不赘述了。在现有条件下,考试的确可以帮助国家快速筛选出大量“较好”的、对社会作用大甚至在科研方面有优势人才(排除某些只会学习的人)。实行素质教育的欧美国家也是如此。
4:楼主说很多人生活条件变好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考试。但我认为主要原因是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科技发展带来的生产力大幅增加。就以唐朝时的科举为例,唐朝的科举有些类似与现在的高考,综合考察受试者各方面的能力,撇开文学不说,比如政治和数学。但是即使是这样一个在当时很先进的考试制度,也没有让当时中国社会产生大量的阶级流动。现在的中国国民生活水平大幅增加,归根到底,其原因是生产力的大幅增加和政府的领导。
综上所述,我认为应试教育在现在虽然有其明显缺陷,但却有其内在的合理性,通过正确的改革,很有可能将其改良为适合中国国情的合适的教育体制。楼主在论证中,过多的重视了应试教育对于社会流动性的作用,而忽视了应试教育对于在现在选拔人才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不会把教育完全作为安抚人民的手段,也不会坐视教育制度的弊端而不改变,这只是需要时间。
第一次在科创发这么长的贴, 难免会有错误疏漏和思想不成熟的地方,大家尽量指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