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中供弹方案的分析:
一、卧式弹匣
卧式弹匣能在不增加枪械高度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载弹量,除了熟知的P90以外还有AR57、G11,其中G11更为另类....
对于玩FPS游戏长大的作者本人....对于载弹量有一种特殊的情结...人家才不是打生化留下心理阴影呢...
但是又不想这样:
过长的垂直弹匣不仅不方便而且很不美观...于是咬牙开始折腾卧式弹匣...
一开始实验的是前装弹匣,用一个斜面来弹出插在弹匣中的定位片
后来觉得不靠谱改成了后装弹匣,尝试了在弹匣上设置弹簧和限位滑块来实现对弹丸的弹出限位同时能从外压入弹丸,与供弹机连接到位后会卡紧滑块,释放弹丸进入供弹机。但是使得弹匣结构过于复杂,而且使用的工艺落后,不能很流畅动作,上3D打印或许可以一战。
于是我选择了更为务实的方案,用一个插片来限位,连接到位后插片会被顶出抛弃,不过装填的时候必须手压着子弹。
于是有了11L中的弹匣..
还有必须要提到的是那个将弹丸水平旋转90度的斜面,这里有一个硬伤:
在P90等军用枪械中弹匣弹簧刚性较大,能确保弹丸在较大斜面倾角时也能可靠地旋转到位,比如P90几乎只用了一个弹丸直径的高度就完成了旋转
而目前本人使用的电磁供弹的方法使得拉动弹丸时峰值力较小,如果使用大刚性的弹簧则会无法拉动弹丸,而目前使用的小刚性弹簧和做工粗糙的旋转曲面只能在较小斜面倾角时流畅转动,这导致了需要较长的垂直行程,所以转动斜面很”高“
这样的最大缺陷就是弹匣最后4-5发弹丸没有弹簧的推动,仅靠重力作用下降,使得可靠性降低。好在电磁供弹可以在击发瞬间使弹丸磁化吸在一起,
所以目前没有影响使用,不过后续改进中会尽量缩短甚至消除“死重”弹丸,其实连P90也是有两发假弹的..所以这是卧式弹匣的一个硬伤。
扯远了,总结一下卧式弹匣方案的优劣
优点:
1、容弹量大,各种扫射不是梦
2、与枪管中轴线平行,对于需要长加速管的电磁枪而言设置起来比较容易
3、美观科幻酷炫装逼,甚至能科幻到**叔叔都以为是玩具
4、不用从枪械下面开口,对于电气连接和电子设备安放有好处
缺点:
1、存在弹丸“死重”
2、结构略复杂
个人认为卧式弹匣与类似的强调连射的电磁木仓搭配是比较合适的,这也是本作中我比较满意的创新之处。
二、电磁供弹
其实电磁供弹就是普通的可控单级炮,除此之外貌似本版乃至电炮爱好界的全自动方案都使用的是撞击式电磁铁。
本人目前没有使用撞击式电磁铁的原因:
1、动作速度太慢,实际测试中只能达到7-8个往复每秒,CG-42的射速为7.7发每秒就是这个原因,本人想超越其射速只能另择它法..
2、提供的弹丸初速低,不能使加速核心很好地工作
3、噪音较大,加了吸收冲击的硅胶垫后仍然不满意,本人希望做到整枪无声音、光源暴露
使用了电磁供弹后,克服了以上三个缺点,尤其是供弹速度,波形表明单发弹丸通过线圈耗时3毫秒左右,有弹匣的情况下第二发下落到位在6-8毫秒左右,而此时前一发弹丸已运动较远距离几乎不会再受电磁力影响,故可以连续击发。也就是说,最高连射速度可接近6000RPM!一个枪管就快赶上近防炮了..
当然实际使用时用不着那么夸张,通过单片机限制射速在10发/秒,三连射要更快一些(人观察不到间隔)。
与撞击电磁铁对比优劣分析:
优点:
1、射速逆天
2、提供的弹丸初速较高
3、效率较高
4、几乎无噪音
5、长度短,因为没有后部的电磁铁,可以留出更多长度给加速部分
缺点:
1、可靠性低,电磁力峰值较小,设计不佳容易出现卡弹,不像撞击式电磁铁的瞬间冲击力作用于弹丸。
2、电气结构较复杂,光电开关和连接插头都是安全隐患,进一步降低可靠性
3、线圈产热较集中,密集击发时需散热,而电磁铁的体积大阻抗高,发热不明显
说实话本人认为电磁供弹的优劣相抵..可靠性和发热问题让人头疼,预计将来的改进会换回撞击电磁铁供弹再做对比。
不过长度短的优势在手木仓结构上很有价值,如果将来真的搞电磁近防炮之类的变态射速炮的话还是会用电磁供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