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山银花和金银花之争吗?其实是黄花蒿素,最早提取出来的时候真的就叫这名字。但是黄花蒿在中医典籍中没有地位,为了和中医扯上关系,响应毛主席的“传统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的重要指示,生拉硬套指鹿为马,硬说黄花蒿才是青蒿,并且还有依据,说古书上的青蒿其实就是70年代的黄花蒿,70年代的名医们把名字弄错了。[s::lol]
以下来自网络
中国各地中医草医使用数种不同的蒿草以“青蒿”入药。从1593年出版李时珍《本草纲目》至1975年的近400年的历史中,青蒿( 又名香蒿,拉丁学名Artemisia apiacea Hance)一直被尊为正品 。青蒿:又名香蒿。为菊科植物青蒿( Artemisia apiacea Hance)的全草。主产于安徽、河南、江苏、河北、陕西、山西等地。不含青蒿素。但目前除提取青蒿素在使用黄花蒿外,中药依然沿用青蒿(Artemisia apiacea Hance)入药。
过去,黄花蒿( 又名臭蒿,拉丁学名Artemisia annua L.)连假药资格都没有,因其臭味大,只是用它薰蚊子。1973年新年,罗泽渊发现黄花蒿中提取的的结晶抗很好的抗疟作用。罗开均将苦蒿的植物标本送请著名分类专家吴征镒教授鉴定,定名为菊科蒿雪大头黄花蒿。因此,他们将该结晶命名为黄花蒿素。黄花蒿又名臭蒿、苦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 Artemisia annua L.)的全草。商品均以色青绿、干燥、质嫩、未开花、气味浓郁者为佳,含青蒿素。黄花蒿随之声名远播。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出版的中文版中药书籍中的药用“青蒿”只有一种,即青蒿( 香蒿):Artemisia apiacea Hance。在发现青蒿素以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出版的中药书籍将入药“青蒿”改为:“包括青蒿( Artemisia apiacea Hance)和黄花蒿( Artemisia annua L.),两种均可入药”。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彩色图集》 ( 1990年版)时将药用“青蒿”定为:“本品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不再提Artemisia apiacea Hance。从此中药的‘青蒿’ 变成了‘黄花蒿’。
另外,牡蒿为菊科植物牡蒿( Artemisia japonica Thunb.)的全草,在江苏、上海、四川等地药材市场上作“青蒿”使用;茵陈蒿为菊科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全草,东北地区常作“青蒿”入药;小花蒿为菊科植物小花蒿(Artemisia parviflora R.)的全草,《滇南本草》以青蒿收载,云南昆明亦称此为青蒿。
在以上提到的五种蒿草中,只有黄花蒿( 臭蒿)含青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