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refinder:
1. 当然创新是在基础知识扎实的基础上的,否则是空想。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学生的创造意识没有被开发出来。虽然我们的基础很好,但也只是限于大学以前,然而大学的知识也是至关重要的。很多学生出国后才开始意识到和建立起创新思维。
2. 这里...
现在是北京时间凌晨6点,这边黎明了,贵国应该正是黄昏吧。
对于第一个问题,完全赞同您的诊断,我说的是您开的药方不靠谱。这与第三点是呼应的,其实您在犯现在国内教育者正在犯的错误,那就是寄希望于有一种模式一用就灵。真正用起来就会发现一点都不灵,反而还起坏作用。因为现有模式尽管问题很多,但是长期以来老百姓各有对策,新的模式一来就需要花成本来想新的对策。相反,解决这个问题恐怕不是靠学校教育先走一步,要跳出原来的思维模式来看待问题。近年来社会教育,特别是互联网发展以后的社会教育进展很大,比如像KC这样的社群就起到了相当大的教育作用,诸如此类的方面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改观,不要再在模式上大折腾了。有这个功夫还不如把KC办好。
对于第二个问题,你持的观点很有新左派的味道。你观察到的现象是真实的,但没有对这些现象的深层逻辑进行研究,从而出现了同样的逻辑:国外搞过的就认为国内也应该这样搞,这样搞就是合理的。这与阶级斗争一抓就灵,或者只要普选立即就能解决一切问题是一个路数——只抓到了表面现象,而忽视了国外具体运行中的一切细节,因此观点比中国政府还Low,中国政府都知道免费给地可以,但投资密度必须达到多少多少,这都是很现实的利益博弈问题。又如,“战略性的基础工程技术,由于投资大,回报期长,社会难以进行投入,所以就要国家来投入,国家当风投。”这是我对你言论的总结。其实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逻辑:既然社会难以进行投入,为何不解决社会的投资机制,鼓励社会做长效投资,而要舍近求远,由国家跑去投?如果真的如此具有战略性,难道其投资回报不足以吸引社会资本?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如果我作为企业股东,我是不希望我交的税被国家拿去补贴给其它企业的,这简直是劫贫济富。我更希望拿这个钱去买我认为“战略性”的产业的股票,或者加入风投机构。
另外,如果没有东西方冲突,贸易自由,国外已经有并且充分竞争的东西,当然没有必要搞重复研究。国外垄断的东西,搞研究也是因为自己造利润更大,汽车发动机行业正是如此。国家投入战略性产业,其本质是反贸易不平等,降低可能的技术壁垒风险。核心军事技术只是极少数例外情况,不能用原子弹思想来统筹一切。在探讨科技经济问题的时候,最好不要把爱国主义,民族情绪扯进来,否则得不到正确的结论。WTO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政府不能提供莫名其妙的补贴,否则你的产品到了国际市场就可能不正当竞争。我想,如果您不相信自由市场经济的力量,那就是信仰问题了,是没法探讨的。
最后,赞同你关于合作精神的精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