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量的测量都要通过与基准比较的方式进行,也就是最终都要溯源到自然基准或人工基准,没有什么测量是完全“直接”的。
欧姆表测量电阻是通过电流和电压来测量的,而电流的测量却来自于电压和电阻(尽管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是基本单位),电压和电阻来自于量子约瑟夫森和霍尔基准。电桥少用了电压基准,只需要电阻基准,实际上比欧姆表还要“直接”一些。当然,曾今电压的测量来自于对电流和电阻的测量,曾今用电磁力的方式来测电流。而力的定义来自于加速度和质量,加速度的测量需要用到时间基准,早期是天文基准,目前是原子钟。长度的基准来自于光速和时间,光速本身就可以视为一种基准(叫做自然基准)。质量的测量最终都是与人工基准进行比较。全世界有很多计量科学家夜以继日的为找到宏观上的质量自然基准而努力,例如,如果准确的测量普朗克常数、阿伏伽德罗常数或者单粒子质量,就可以替代人工基准,但目前这些方法的不确定度都还比不上人工基准。
尽管物理量都有他的定义,人人都可以从定义来测量,但最终总是绕不开基准这个东西。现实中都是一环扣一环,从最准确但造价极为高昂,使用起来极为麻烦的基准开始,向稍微欠准确,但更方便的测量设备传递,直至到我们日常使用的各种虽然很不准确,但既便宜又方便的仪器。
我倒是觉得现在的大学课程特别是研究生课程应该把计量基础作为必修课。我去看过一些实验室,在测量方面简直是乱七八糟,除非仪器专业,学生对测量方法和测量的准确度(不确定度)的概念仅限于大学物理实验(而且这个课在很多学校基本就是摆设),许多实验数据都是建立在有缺陷的测量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