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收音机工匠 于 2015-1-16 22:51 编辑
我们点了几个菜,要了瓶白酒。我和小孙边喝边聊。我把去浙江的所有事情,包括我和萍萍的事都一五一十地全告诉了小孙。小孙既为我高兴,又为我担心。我对小孙说:“万一那张病假条出事,或者我在单位混不下去,我就去浙江和王贵他们一起打拼,就算我们的事业不成功,我也没白活,至少也算是奋斗过的人了!再说,我们已有了点基础,一次不成功,可以再来第二次和第三次创业,我们的事业成功希望很大!”
小孙说:“你有那么好的工作单位,工作又轻松,而且又有房子可分配,辞职去浙江可惜了。不像我这种单位,无房可分,就是工作轻松些,算是技术工种吧,那又能怎么样呢!我在单位里的身份只是工人,工字出头即入土,我肯定是无出头日子。”
小孙叹了口气继续说:“主要是萍萍年龄太小,而且又不是上海户籍,后面会有很多麻烦事。这些事情解决不了也对不起人家。”
小孙安慰我说:“天无绝人之路!先喝酒,慢慢再想办法。”
我对小孙说:“萍萍这女孩纯洁、可爱。如果我没能力娶她,希望有个能好好爱她的人。”
小孙在一家国企做电工,虽然工作可以,平时还能弄到些低价的电讯器材什么的,但这只是占些小便宜而已,不冒风险哪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小孙在业余时间,经常帮人家装些音响和电风扇之类的电器,虽能赚些钱,但这解决不了他的问题。小孙工作单位暂时无房可分,而他的女朋友已经25岁,也是十万火急的事。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大部分人的人生舞台就是工作单位。大家见面时,虽然不谈共产主义理想,但三句话不离自己的工作单位,谈话内容几乎全是单位里的人和事,有些人甚至退休后还为单位里的事萦怀于心。上海很多年轻人认为,工作单位是很重要的背景,有个好单位是很有面子事情,找对象、交朋友都能占上风,有些人甚至生老病死的事也全依赖工作单位,感觉离开单位就没什么前途可言了。然而,一些社会上的无业青年倒是英勇无畏,敢拼敢闯,他们没什么顾虑,而且自由自在,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很多人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虽然这些人大多没技术和特长,但他们有胆量,即使去广州、香港等地贩些电子表什么的也能赚不少钱,还有些人做服装生意也不错。这个社会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小孙说:“我们以后做高频机怎么样?”
我说:“做高频机得注册公司才行,要有很大的车间,还要有一批熟练的技工,大量生产才赚得到钱;别看高频机现在是热门货。其实,已经有很多企业瞄准了高频机,我们没设备,也没资金,电子技术又发展得那么快,说不定没等我们批量生产,高频机早就覆盖市场了。”
小孙说:“那我们以后专修高频机怎么样?”
我说:“这个活很难长久,偶尔赚些钱可以,真正靠这个谋生肯定不行。再说,维修高频机有一定的危险。我们冒这么大的风险修高频机,还不如干些别的。”
我继续说:“我们开个维修店怎么样?以修工业设备为主,说不定能长久做,顺便再做些大工厂不愿做的小产品。这可能是个补充方案。但我们要经常出新产品,这也是做技术的方式。”
我看过一份资料,国外最赚钱的行业是做技术。某国还有专门做技术的公司。这里所说的做技术,是指研发新产品和提供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用大白话说:销售技术。
当时,我们太年轻,也没有实践经验,所有的工作经验都来自企业内的圈子,到社会上打拼是野外生存,完全是两码事。所有的企业都有自己的技术人员,外面的人很难打入,而且同行有可能是冤家,文人相轻的问题也得考虑,只有身怀绝技的人才有可能打入别人的企业,也只是可能而已。
我很多年后才明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做技术经常需要多种人才的合作,所述人才是有技术特长的人,甚至还要有经纪人。否则,业务都接不到。社会上聪明能干的人很多,有些人还身怀绝技。我们之所以有能量,关键是靠团队合作,在技术上要有综合发挥才可能战胜一盘散沙的劲敌。
做技术最有力的武器是产品样机,样机也称之为手板。样机是硬功夫。做技术靠图纸,或文字,或语言的说服力很微弱,弄不好还会暴露自己的技术动向。做技术最好少说话,关键时刻拿出一鸣惊人的样机才是硬道理。
做技术获利的最好方法是销售样机。有了样机,图纸才可能有价值。做技术不是一开始就做样机,这个是有步骤的。否则,容易浪费宝贵的资金和人力。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