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三硝基二甲苯 于 2014-8-28 00:16 编辑
轨道杂化就是.......呃.........
和杂交水稻一样.....嗯.............一定是这样的
其实咋划轨道就是原子核外面的电子轨道有很多种。有SPDF四种轨道,但实际上最常见的,或者说后两种轨道不常被杂化。所以最常见的是Sp杂化。
但是实际上电子是一种量子。他没有确定的轨迹。而是一跳一跳的出现。最崩溃的是无法准确的知道他出现的位置,只能预测某地出现概率。比如在(x,y,z,t)坐标系中,当t=1时这个电子的位置在(3,3,3,1);t=2时他在(3,2,5,2);。。。当然这里的时间是量子时间。是不连续的。这里t1和t2是最小时间差。也就是说在围观上t1-t2或t2-t1的值都为零,但在宏观上这个值不为零。........嗯.........崩溃了。。。。。欲知后事如何,请看时间简史。
理化不分家[s:16] 多看看时间简史有助于学化学
言归正传,刚刚一大段废话我的意思只是想说明:电子是一种量子,因为刚刚说明的特殊性。所以研究电子(量子)的运动,我们会用波函数。他表示一个电子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出现的概率是多少。而轨道杂化要用到波函数解释。。。。。。。。[s:16]别问我什么是波函数。。。我觉得貌似就是P(x,y,z,t)。不对莫喷
回到正题,既然我们知道了电子运动的特点,也就知道了电子实质上可能存在一个范围出现。这就是电子云,即电子轨道。这时候应该能明白电子轨道并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区域了吧。而电子轨道的形状正如6楼中各图所示圆形的是S轨道,哑铃型的则是P轨道。
终于能说到杂化了[s:12]:杂化的话其实就相当于电子云发生了重叠(不是成键,因为是单原子。轨道杂化与电子跃迁有关系)。而P轨细长,重叠部分的大小只占P轨道的一小部分;但是S轨道却很规整,并且重叠部分占得相对较多。因为泡粒不相容原理,所以重叠部分重的电子要么速度相同,位置差别大;要么位置相同但速度差别大(过一个最小的量子时间之后位置又相距很远),所以重叠部分的电子就开始迁移向电子密度小,但要大体保持在原来的电子云附近,于是就形成了这种很奇葩的轨道形状----轨道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