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立体派 于 2014-8-17 16:16 编辑
五、可改变体积飞行器的研究步骤和方法
与愿望相反,某些研究往往耗时费力,挫折、停滞、失败、甚至无疾而终。
如可控核聚变,距氢弹爆炸成功,已经过去62年,核聚变发电的实现还遥遥无期......有科学家认为实现这一理想可能还需要50年!当然,这样的项目过于高端,多花几代人的时间去等待还是值得的。但象变体飞艇这样较亲民的研究,据报道李晓阳博士也都(自筹经费)进行了18年!从报道看,至今原型机还没上天。
如果坛子里有同学想做类似的实验或研究,如何下手?有几点想法,供参考:
1、如果你是初中生,你可先重复做一下我做过的实验。感觉一下就行了,不用费太多时间。
2、如果你是高中生,气球里搁个硬塑料球作内容器,再弄个灯。弄几个小的氢气球放在大气球里面。气球用绳子系住,两根橡胶管通到气球里。一根充气,一根放气。夜空中一升一降,忽大忽小。当然,还可学美国宇航局的设计,只把箭顶设计成可改变体积容器,发射后体积膨胀作减速器使用。写上几条未来想象,做个沙盘,权当火星降落场。参加参加科技展。
3、如果你是大学生,仅这些就不行了。一定要内置动力,还要有遥控装置。夏天夜晚拿到足球场去……大杀器呀!毕业论文也就有内容啦。
4、到了研究生阶段,就要在理论研究方面下功夫啦。比如,研究题目就可以是“可改变体积大小的物体在流体中的运动研究”之类了。飞行器风洞实验里,大概还没有这样的实验吧?有的话,我认栽了。
5、申请课题经费也要注意,现在没有现成的可改变体积的飞行器,直接写可改变体积飞行器设计制造这样的题目,评审人员会为难,因为他也没有研究过。你写“可改变体积物体在流体中的运动实验”,有可能比较容易理解。大家可参看报道,李晓阳博士也是因为“临近空间拓荒者”近太空微型实验室,这才得以立项,获得赞助的。没有国家的支持,这样的项目是很难继续下去的。布劳恩如果不加入军方项目,有可能人类还无法登月!
6、飞行器系统复杂,所涉及专业多。真要做(而不是玩玩),要广交朋友,特别是上了本科后,要多结识其他专业的同学。
想到的就这些了。我是怎么想到这个题目的,这似乎出了这个帖子主题。如果有同学(哪怕只有一个同学)想知道,我再以附文的形式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