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LZ看过“跳环实验”分析,就知道在感应炮这种体系中是不能单纯用楞次定律简单分析的。感应炮的一般性工作原理叙述就是根据楞次定律,感应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而实际上情况要复杂得多,感应电流与感应电动势之间所存在的“位相角”。跳环实验采用的50HZ正弦式磁场去让一个铝环悬浮,这个实验曾被列为经典的楞次定律实验,后被删节,就是因为高中生没办法用楞次定律去解释这个过程,如果用楞次定律会得出一个周期内所受到的电磁力冲量为0的结论,铝环是不可能在一个正弦式磁场中悬浮的,只能在一个单调递增的或者整体趋势单调递增的磁场中才能产生向上的力。
而当我们考虑了自感因素后,就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互感电动势与自感电动势相“打架”,才形成铝环内的电流。这个铝环内电流的方程显然不是能够从互感电动势方程得到的,还得考虑自感电动势。网上的文章经过计算得到在该实验中,铝环电流与铝环电动势(或者说磁场)的函数错开一定角度,这个计算结果得到的磁场合冲量是向上的,与实际相符。
。。。。。。。。。。。。。。。。。。。。。。。。。。。。。。。。。。分界线。。。。。。。。。。。。。。。。。。。。。。。。。。。。。。。。。。。。。。。。。。。。。。。
我不免思考,我们所用的感应炮多是以脉冲电容器对线圈放电得到的脉冲强磁场对发射物的作用工作。整体上是一个变频变幅的类正弦式电流体系,我们在这里根本没办法忽略那个自感,又或者说在设计的时候由于重量等因素,究竟采用什么样的发射物都是个问题。而发射物的形状,比如是否空心,发射物与线圈错开的位置,都是引起不同发射结果的外因。
我所说的:一个环状线圈发射一个片状铝效果极差,在之前给出的结论个人认为不甚完善,我个人认为这里还涉及片状铝和环状铝的自感问题,这两种东西的自感差别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