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补充一下吧,不用关断有个很关键的前提是使用紧密加速
虽然LC匹配能做到子弹进入磁场中点时放电结束,但由于自感电流的存在,后拉的情况肯定还是存在的,如果缩短电容放电时间,使子弹到达中点时自感电流也降为0的话,这种配比放电电流峰值的时刻子弹并不在线圈1/4处也会造成能量的浪费,所以要最大效率,必须使用有后拉存在的LC配比。
而使用紧密加速后就能在子弹到达前级中点时开通后级线圈,使线圈中剩余的本来做负功后拉能量在磁场中心后移之后转为子弹的加速能量。而调整下级的LC放电速度可以改变磁场中点后移的速度,使子弹始终保持在磁场最密集的区域加速前进。再通过单片机的下级触发时间调整实际安装与器件工艺的误差,效率应该能够接近理论值。
参数方面,我就搞着玩玩,不是做学术研究,没有去专门搭个关断的加速电路对比
但我曾用我那3级的线圈做过实验,在续流回路里串接20欧的电阻使自感电流快速消耗,差不多就是半关断的效果,这样串接电阻的效果单级情况下对出膛速度有明显提升,因为减弱了后拉的能量,但3级紧密加速之后的出膛速度不管怎么调整都没有不接电阻的高,这说明磁场中点后移使本来做负功的能量转为做正功的理论是正确的。
还有我见过效率最高的加速方式是网上视频日本人做的那个突击虎,4级加速5%效率,他的原理是关断之后把电容的剩余能量与自感电流引入后级线圈,确实,这种做法的效率理论上肯定比我的方式高,但他电路的复杂程度也高了许多,要把能量引到下级每级就必须在线圈的正负两端都加入关断,也就是说用可控硅的话每级要4个,用IGBT由于Itsm较低需要并接,每级总共起码4~6个,还有IGBT驱动电路器件的体积,对于自制搭棚来说,这些器件的体积与连接的飞线也是无法忽视的。
效率对比上,他4级5%的效率,我3级3%,他加速的是8mm的钢珠,效率应该比我高,他4级,比我多1级,效率也应比我高,而且我3级的那个线圈存在明显的缺陷(计算的第三级要绕2cm长度好像4层,但绕的时候忘了,绕成1.5cm4层的了)
我相信,使用不关断的紧密加速方式,做个4级,加速8mm钢珠,LC配比较为合理的情况下,效率也能接近5%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