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之前的項目負責人,我來參與一下討論,而不是爭吵
先來說說新的路線“提供良好的研发支持 -> 人人参与形成规模效应 -> 创造政策环境 -> 推动科技爱好发展”
提供良好的研发支持這一點是沒有任何問題的,KCSA的壯大需要更多的人參與,因此引進國外的成熟軟件,並開放漢化版本,發表教程帖,是機器重要的
開源化的產品套件,也是推動kCSA逐步提升的重要措施,此點毋庸置疑
人人参与形成规模效应
在這一點中,Novakon提出來Qharry版主前段時間發射的火箭,並表示對此形式的贊許
沒錯,Qharry是有效的完成了其火箭的整體設計工作,這有賴於他精通OpenRecket等仿真軟件,並對KN系燃料發動機有所瞭解
但從技術細節來看,其火箭與YT4相比有著許多問題細節
1.在廣州項目組的前兩期項目中,已經明確否定了KN系燃料的研製工作,原因在於其產品的可儲存性和工藝的重複性低
2.在廣州項目組的前兩期項目中,已經明確否定了自制降落傘的使用,由於尼龍等受力繩的性能參數不明確,傘體整體受力情況不明確,因此改用軍用退役傘
諸如此類問題,在拿到火箭實體後,還有很多可以查明
無疑的是Qharry是成功的發射了一枚KN系火箭,並成功的進行了開傘工作,但其航電設備屬於外包製造,其燃料的安全性也達不到廣州項目組的要求
假設有50個Qharry這樣的火箭發射,雖然社會影響可能會寬泛些,但是對技術進步毫無作用,50個人做着差不多的事情
创造政策环境
這一點從Novakon的語言中,可以看出其對目前社會管理層情況的認識不清
首先,媒體報導是遵從記者的報導意願和主編的個人角度,有的記者喜歡個人主義,因此發表的報導沒有談到KCSA(例如廣州日報)
但是有的記者更喜歡推動像KCSA這樣的團體形象工程建設,例如解放日報,在其報導中,多次提到KC和KCSA,為群體形象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
其次就是政策工作,要知道火箭發射所涉及的部門不是一兩個,而是很多很多的治安部門,空管局,治安大隊,危險品管制都涉及,因此想要改變現狀,肯定不是玩的人越多就可以改變的,而且玩的人多了暫且不提安全性的保證,政府還很有可能認為其發展趨勢有害於社會治安,結果出臺許多管控機制,最後愛好者自己把自己玩死了。
至於如何改變這些問題,也是我這進一年來的研究目標,目前已經卓有方向,在今後的執政過程中,我會逐步讓其變為現實
“到底是走专业化道路,搞高精尖;还是走普及道路,形成规模,最终还是得由KCSA的全体成员来决定。到底收编会让路子走得宽吗?普及会导致死得快吗?”
最後,對這個提出一點建議
作為KCSA今後的主席,這些戰略性問題是必須自己在瞭解KCSA整體情況後,把握分寸給大家指明一條大道的,而不是有KCSA全體成員討論而決定的,既然這麼重要的戰略性問題大家都可以坐下來討論討論就決定了,那還要主席幹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