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第16楼skyline于2013-04-29 22:33发表的 :
前苏联这种只照顾武器性能本身无视可维护方面的设计多了去了,不止是这款坦克,T72呀T80呀mig21呀等等等等装备身上类似你说的这问题都是一大堆(美国人为反舰导弹设计了复合材料做的发射筒盖子,结构强度好重量又轻,苏联人直接为他们军舰的反舰导弹发射筒装上了比一些轻形坦克的炮塔更重的钢制的反舰导弹发射筒盖子.....),苏联人设计武器没美国人那么注重细节的,不然苏系武器怎么会落得个"黑(威力大)大(体积大)粗(做工粗糙完全不注重细节)"的国际称号嘛.
个人认为这没什么可比性。一个重视的是真正打仗时综合性能,例如可大规模生产性,生产时的工艺难度和材料获取的难易。以及在同样的生产时间和物资的条件下,最节省成本和最大的出货数量之间的平衡。
而另一个由于资金和技术储备都比较丰富,尤其是注重非战时武器装备的综合成本尤其是后期维护成本。到真正打起仗来,估计装备方面的要求就和现在的俄国差不多了。这个在二战时期就有过例子。
最简单的,那个盖子。真正战时,简单的钢制的盖子,如果出现问题,肯定比美国人的换起来便宜,而且容易生产的出来。更何况复合材料制成的盖子,能比又厚又重的钢制盖子好吗?那为什么没人造复合材料的坦克?复合材料的防护性能肯定比不上装甲钢。更不用说什么使用寿命之类的问题了。
至于激光坦克的盖子,更好解释,苏联时期,坦克基本上在发射时是静止的。火控问题。那盖子估计在发射时才会短暂打开,顶多十几秒发射结束就合上了,所以基本上不会有什么沾灰弄脏的问题。而把开合装置放在激光镜头组的中间,毫无疑问是无谓的增加结构复杂程度和维修难度的愚蠢举动。实在
再说发动机,苏联人的想法很简单,把更换和维修时间从几十个小时或是十几个小时缩短到几个小时很有必要,但是再缩短,就没什么意义了。冒着炮火更换发动机完全是开玩笑。战斗的间歇有上十几个小时更是平平常常。发动机坏掉的坦克还能维修,而且最关键的是能有备件维修,那几个小时算什么?
,而且最关键的是,苏联人玩的是坦克的大规模集团作战,关键词是大规模。为了追求某些非关键性能而导致结构复杂程度的上升从而影响生产数量,那简直是犯罪。
最好的例子就是T-34和忽视的例子啊。
美国人为了太空,发明了圆珠笔。苏联人:我们用铅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