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篇演讲稿,我们应该接受其中精化的部分。不必去追究是真是假,只应去辨析他的观点。
有时候不少朋友形成了一种习惯,反对一种观点,不是去分析这种观点的实际问题,而是去看,发表观点的人人品是不是不好,以前有没有干过坏事,他的资历是不是太浅。人品不好的、资历太浅的或者以前干过坏事的人说的话,就是鬼话,就是不攻自破的歪理。听说,甚至清华大学官方在评述那个退学生的退学声明的时候,也不是去分析那个声明里面的观点哪个不对,哪一点提得不好,不好在哪里,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而是说那个学生以前犯了某某错误,本来就是一个人品有问题的人。大学况且如此,在社会上就更常见了。
现在能公开发点“不同的声音”的地方,恐怕就只有大学讲坛了。在课堂上,教授骂政府,党校老师骂党,这是很常见的事情。邓爷爷在某事件后对此很不满意——但是现在政治状况在逐渐好转,对于高校的学术自由,高层还是比较明白是非道理的,在一定前提下,还是有一定的发挥余地。
一所大学好不好,能不能培养出“人才”,其实看看有多少人、有些什么人在这个学校来做演讲就知道了。一所好的、开放的大学,讲坛是向社会各界的学术分子开放的。就如同科技爱好,如果我们论坛上的哪位想去学校就某个专题进行演讲,在一些学校实现并不困难。除了学校出面邀请或者许可,很多学生组织也可以邀请校外人士来做演讲。虽然有些学校管得很严,程序很繁琐,还有很多社保人士亲自到场,但总归是可行的了。一个优秀的学生,是需要这样的环境才能成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