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讨论让我想起当初中国制造红箭系列,自主研发的过程中分部进行,结果导弓单差点飞到主席台上,所以,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分头行动在这种东西上是不可取的……,
现在大家提议了使用空中平台发射,这点基本是各种方法中能够降低技术难度最多的项目了,因为在对流层气流瞬息万变,我们的作品又不可能是大型火箭,所以设计并制作出一个可以长期使用的空中平台是必要且可行的
其二,我们还有就是纠结在发射什么的问题上,在我看来,发射一个太阳能供电的机械臂是最合适的,最好有冯诺依曼程序,或者可以与地面进行高效的通信,然后由空中平台发射控制信号,到时候,我们可以借由大量的宇宙垃圾组装起我们自己的宇宙平台,当然,这只是一个比较奢侈的梦想,现在但对于我们来说最适合的是一个可以标示自己位置让我们获得大量数据及经验的探测性载物,可以说,火箭头是需要进行展开,闭合的工序,因为对于本身就不大的火箭来说,让内部的机械在多一层绝热层是不是有点奢侈了?,所以,我们的火箭需要有变形金刚般的能力,即自我展开,自我闭合,第三,按照现有坛内技术水平来说,可否制造一个周期性发射固定序列电磁波的微型机械,太阳能供电……
其三,燃料是基本确定的,然后就是对整体火箭的设计问题了,谁来设计,谁来带头,资金在哪?在我看来,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大多数有过火箭发射,测控经验的成员凝聚在一起,然后摸索着创造吧,(可以考虑组织一小批人去弄前苏联的或者美国的,或者欧洲等技术体的资料,当然,手段是……),谁来带头?现有版主基本都有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所以,不妨把任务分解变成交给这个leader去做,然后就是统筹,以及如何把所有的小的成果变成大的成果了……这时间是很漫长的,资金问题,需要大家来想办法解决,我暂时没有好主意
发射场地……为了确保军队不会吧它打下来……我们需要吧空中平台弄到国外去,拆解,运输,然后就是弄一艘船进行遥测了,成都一个点,海上一个点,然后再一个就弄到空中平台吧……
所需人员技术方面……电学 ,材料学 ,化学,机械,数学,软件,基本就这几类了……,研究场地,国内确实有一些深山老林,我可以私下推荐几个,这个东西,我决定不以任何涉及信息记录的载体传递,互联网,纸质,无线电,也就是说,我们这个最后的落脚点只能是面谈……现在开始人员的报名,筛选,确立计划,解决资金来源……就这么些,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