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立法禁止学校提前接收,倒不觉得会砸到自己脚。我国的行政规章已经实质禁止了提前入学,想提前入学的话,不走后门,或者不通过关系改户口,至少在公立学校是办不到的。国外也少有禁止公民提前送小孩入学的条文,一般只禁止学校接收。
个人认为,凡是鼓动政府限制私权的事情,还是少做为妙。从多年来的实际情况看,不论想法多么美妙,最后都是一帮老百姓给另一帮老百姓戴枷锁,最后大家都戴上的结局。我国的立法体制,老百姓是孤立个体,而上层建筑是血脉相连的整体,不论斗智还是斗勇,都不在一个水平上。这与西方国家的两院制有根本区别。最终总会有石头砸在自己脚上。对公民的教育行为进行限制,已经僭越了社会文化领域,妨碍教育的多样化,同样是不可取的。
况且这种立法解决不了普遍问题。早入学只是个别情况,如果说真有弊端,也只会殃及极少部分人。而普遍问题——大量的学前教育,繁重的知识填鸭,正属于难以执行的范畴,并不能得到解决。我觉得您推荐的文章更多的是表达一种思想:大水漫灌往往事与愿违,给少年儿童六大解放[s:178]才是正途。在中国通过单纯的教育立法很难实现这个思想。
中国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大系统问题,根本问题并不在教育本身。当然教育也有很大的责任,我认为其中比较关键的在于竞争-选拔机制,而这个机制存在的根源又在于教育资源严重短缺,且分布极不平衡。现在有人说教育资源过剩了,我认为这是大烟幕弹,用来粉饰国家教育投入的不足。我的观点,在没达到师生比例大于1比5之前,都还说不上教育资源过剩的问题。现在有些学校年招生不足200人就喊办不下去了,一个班少于40个人,就会亏损,可见教育投入是多么不足。撤点并校,也是降低教育投入的措施,虽然经济上是划算了,但可能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学校间没有合理的竞争机制,而是统一在一根指挥棒下竞争(如:升学率),而且还有统一的“校风”标准,统一的“行为守则”,这些是和升学一考制同样的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只能通过残酷竞争去争取优质教育资源,就是在KC,不也只能号召大家高考第一,争到好教育资源什么都好办么。
正因为种种原因,人们才寄希望于“赢在起跑线上”。实际上广大“家长”犯愁的也是这个问题。谁愿意在本来就不高的收入中,拿出大部分来让小孩“赢在起跑线”上呢?有这个钱给大家玩玩科技爱好不是很好吗[s:274]。这种现象的根源(当然不是最根本的根源)还是在教育投入效率不高,不得不向社会(家长)收揽钱财。而收揽钱财的方法是:有钱人可以通过自己掏钱弥补教育资源的不足——把本该政府投入的部分转嫁给民间,而且还用了让民间“互相攀比,乐此不疲”的手段。这种模式对广大家长有极大的煽动性,使得家长们省吃俭用也“不能苦了孩子,尤其是不能苦了教育”,最终导致目前的现象。所以,有人说小孩上补习班是家长的观念问题,我认为这是大错特错的。根本的问题在社会资源分配。
平衡了教育资源,而就业的机会不平衡,于是又会出现拼学校的现象。但我认为这个问题会越来越小,前提是国退民进,民间就业市场是不会看学校牌子的,优秀企业自然有相应的选拔机制能够选择他们需要的人才。前些年,北京上海深圳定入城指标,荒唐到必须全国重点大学毕业(且过四级),才能拿到户口。当然也不能说人家荒唐,而是一种减少行政成本的偷懒方法,人家聪明得很。虽然户口的问题现在放宽了,但此类政策却愈演愈烈,尤以国有垄断企业为甚,而垄断国企的工作是老百姓梦寐以求的。这就放大了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向前波及,最终还是落脚在初等教育的“起跑线”上。
这个大系统问题怎么解决,不管你们晕不晕,反正我是晕了[s:274]
时段 | 个数 |
---|---|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 {{f.fileCou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