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L:是的,商业产品和开源套件不一样。即使有人把开源套件拿去做成产品销售,我觉得也不用去管它。事实上很难说低端企业的设计师没有大量的借鉴网络上开源的资料,既然这已经成为一种必要的方法,我们就没有必要为它生气。
开源套件的重点在于学习性、参与性、扩展性,与商业产品有很大区别。认识好这个区别,是做好开源套件的基础。开源套件不会大量利用最新的专业成果,而是会大量采用基础的、易与理解和发挥的成熟技术。如果一个产品大量应用较新的技术,工艺方面有极为严格的要求,就意味着即使开源,也没有几个爱好者可以制作(从知识的系统性来说也谈不上什么学习,还不如看看论文),倒是非常准确的命中给了想抄的专业企业。对于这种我们爱好者自己没得到一点好处,反而让专业抄袭队伍捡便宜的“开源”,我们肯定不能去做。
我们应该建立一种信念,不论做到什么水平,都不怕抄。抄走的只是物品,抄不走观念和产品战略思想,也抄不出下一步的创新,更抄不走KC的文化。说到拉低平均价格的破坏力,也只体现在低端市场上。越高端的抄袭,所需要的成本越大。到了一定程度,抄袭将比利用自己的技术积累进行开发的成本更大。抄出来的产品就不具备竞争力了。另外,市场价格受很多因素制约,很难说是因为抄袭借鉴拉低了市场价格,除非这是一个技术垄断市场。既然别人能够卖得很好,你作为原创者为什么连人家都赶不上呢?这里面一定有市场战略、人才搭配、关系渠道等多方面因素,不是单一个抄袭能说明问题的。
真正被抄袭抄死的企业恐怕是极少的。原创在先,不论在技术上和市场上,先天就占有优势。面对一个先天占有优势的环境,还竞争不过抄袭的人,这里面至少有一半的原因是自己犯了错误。只有一种情况属于例外,在战略管理里面会提到,即新兴创意企业被巨头吃掉的现象。巨头一旦发现新兴企业的产品大有可为,可以投资N倍于小企业来抢占市场。例如原来的校内网,就差点被吃掉。但是这也恰恰说明了新兴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积累,其初步成功的因素更多的是“创意”,而创意容易被借鉴。在科技领域,这种情况是少见的,因为科技领域的绝大部分创意可专利。事实上被抄死的企业,多半连创意都没有,更不要说创意企业防范被巨头吃掉的措施了(被巨头吃掉的案例中,抄袭也极少起主要作用)。
总之,防抄袭、怕抄袭的事情,应该放在所有工作的最后,作为十分次要的因素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