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 150机研制成功 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由北京大学、北京有线电厂和燃化部等有关单位共同研制;字长48位,存储容量13KB。
不过我国的电子计算技术有个很大的困难,那就是汉字输入。这是美国没有的。1974年开始我国掀起了一个攻克汉字输入难关的高潮。首选当然是拼音,还有首位码等。但是1983年五笔崛起,占了统治地位。
这儿说的是台式机,我国和美国大概就是三年左右的差别。至于大型机说1976年差5年不是冒失的判断。
1949年我们电子工业完全是空白,苏联帮我们办了个电子管厂才生产电子管。我们确实出了好大的力,但是1958年在人们认为根本不可能的情况下制造出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和第一个晶体管。那时和美国差距一下子缩小到了12年。1958年美国造出第一个集成电路,我国1966年,差距缩小到了八年。1968年我国集成电路开始批量生产,差距又缩小。七十年代初我国开始搞集成电络,1976年小批量生产,美国大批量生产。就这点差距。当时要转入大批量生产并不是难事。集成电路大批量生产只用了几年?所以一般了解中国电子工业发展的人都知道,中国和美国实际只有五年差距。比苏联还小,中国那时是世界第二大电子工业国家,英法日都在我们之下,更不要说韩国棒子。看看今天招摇过市的索尼、三星,老一辈电子工业人不知道有多么心疼。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七十年代初我国开始搞大规模集成电络,1976年小批量生产,美国大批量生产。就这点差距。当时要转入大批量生产并不是难事,至少1973年试制出中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经过1974年通过鉴定以后就开始批量生产。WG我国建成的电子计算机工厂就不是一家,而是一批(包括生产大型的),所以应该很容易地进入大批量生产。
从“1974年,清华大学等单位联合设计、研制成功采用集成电路的DJS-130小型计算机,运算速度达每秒100万次。”可以看到DJS-130比美国的PDP-11系列机以及后来的VAX-11先进。他们才几十万次。
以前速度如此,那么八十年代和世界最先进的水平拉齐,九十年代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并通吃全世界,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唯一的问题是“改革开放”。
1966年和世界最先进水平差八年,十年后1976年差五年,这还是指大型机,不是台式机,还不包括已经建成工厂开始批量性生产。再过十年再缩小三年到1986年就差二年,台式机已经拉平,再过十年到1996年就超过世界最先进水平一年,台式机至少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四年,加上我们已经大批量生产了,通吃全世界的时机到了。到2006年全世界都是中国的电脑。什么INTEL和AMD早就退出历史舞台了。或者美国搞贸易保护主义,那就让他们像我国现在的龙芯那样挣扎吧!至少世界上其他国家不会买他们的产品。那么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呢?不用说也知道,最大的问题就是所谓的改革开放把过去那种独立自主搞科研的精神给改没了,现在想起来,遗憾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