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第11楼2012于2011-10-07 13:40发表的 Re:Re:Re:死亡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改编 :
严谨的实验会记录尽量多环境因素,而且各种因素都要分析到。
那种忽略环境因素, 简化到不能再简化的实验概略模式, 只是典型的教科书式思维,是媒体科普文风,显得书呆气。 教科书只是必备的知识,但不是全部和充分的知识。 教科书外的细节,经验,创新,探索同样重要。 倘若中学生仅靠科普文章就想设计优良的机械,电子电路。恐怕难于上青天的。
科普文章告诉我们爱迪生发现抽真空的炭丝能做电灯。 实际情况是当时大家都知道抽真空对灯丝的好处,爱迪生最主要工作就是想方设法提高真空泵性能。 教科书说奥斯新偶然发现电磁感应,实际情况是他感性觉得电和磁似乎很想象,就做了很多实验才蒙到感应方法。
书呆子说爱因斯坦天才思维发现相对论。 不知道他当时站在了巨人的肩膀,当是已经有光速不变等等理论了。爱因斯坦的数学不好,都是请教别人才完成的相对论,他自己也说狭义相对论自己不提出,过几年也会有人提出…………
.......
教科书的经典实验始终是基础,分别把每个效应分析透彻才有可能谈组合,否则空中楼阁。
基本规律的验证实验都非常重要,一直有人在以越来越高的精度做,只是未必属于科研行业,一般属于计量标准行业。
一个正规的电子或机械设计背后的知识量不仅要有一本教科书,而要有N本不同学科的教科书覆盖各个方面。
硬件、软件、结构、热设计、电磁兼容、材料、可靠性、行业认证和法规,无论哪一方面,凭经验想当然都出过大问题。
节前就遇到一个这种例子,量产了一年的“成熟”产品小概率严重失效,查出来设计上有低级错误。
偏偏遇上一个大客户签下大单已经转入采购生产,总量又很大(因此问题容易暴露出来),公司上下乱成一团。
有点偏题了。
至于劣质科普著作以讹传讹更赖不到基础研究的头上。
传统社会的知识总量看起来不需要科学方法,但事实上科学方法主要成形于古希腊,当时能写的东西比古代中国还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