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想过,人一生到底记住了什么呢?真的很多吗?
能记住60000个英语单词的人,已经被称为天才,能把6000多个汉字记全的人,也可以叫人物。那么,我们记住了多少呢?我们记住的真的是书本,信息吗?谁能背诵四大名著?或其中的一本?我们的记忆是这样的吗?所以,根本不用考虑大脑容量达到几T,没意义的。
实际上,人一辈子用的没多少,而且记住的很多是关联的。比如人,我记住了某些最亲近的,其他人,都是在这些“人”的共有形象基础上记些特征。我感觉至少我的大脑记住的东西,都是分类,关联的。你能很快记住数学公式,并记一辈子吗?考试前,背的政治题现在还记得吗?当时那几百个文字你记了多久?所以,不一定要把数据库作为AI的基础,事实不是这样的。
就算是熟练的工人,他记住的也只是有限的工艺方法,而且是通过训练使脑组织形成的——行为模式,而不是——单纯的的或事物。当他做事时,通过一具体事物的刺激,“联想”地回忆起其他的部分。就算是8级钳工,也不可能在吃饭睡觉的时候都想着钳子锤子。就算让他去说出常用的工具,他也要想一会,还不一定能说全。这就我们所谓的记忆,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数据库。仅此而已。
所以我认为,不应该把AI理解成数据库与关联,认为数据量越大,联系越多就越智能。那最多是个先进的DBMS。
我在实现的过程中放弃了数据库,而是让她有更多的处理具体事务的能力。她只需要有选择地对不同事务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就可以了。
人的记忆中留下的多是概要,和结论。而内容和不重要的细节,大多记不住。能说出一百单八将的名字,都已经是对水浒“很有研究”了。人的记忆不过如此,再聪明的人记忆力基本都比不上一个U盘,更不用说容纳着海量信息的数据库了。甚至也可以说,AI不基于海量数据。
一个真正实用的AI系统不一定非要具备“强”AI的一切特性,更不需要无所不知。因为我们人类本身——某个实用AI系统的创造者,本身就是强AI,而且本身就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我们可以将我们发现的问题,需要的能力设计成新的功能、模式,用来升级、补充、强化这个AI系统。哪怕它只是个“弱”AI的系统,它也会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实用。AI是方法库,是不同的行为模式处理机制的并行集合体,而不是数据库。
人也不是生来就会的。能够接受我们重新编制的程序,或允许模块化的升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学习能力。我们人类甚至常常向往拥有这样机械的,却非常有效的学习能力,比如很多人希望不用经过学习、训练而直接把知识复制进大脑。而我们研究AI时却把这么强大的能力当成是低级的,甚至弱智的事情。有点自相矛盾了。
什么叫自主学习?我们在给系统装入新程序的时候它们拒决了吗?它们随时都准备好接受我们我们“教”的新能力。而且原原本本地在学。
老万于2011年5月21日
Dreamon-II La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