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典型的伪矛盾。中国文化和教育在近代改良以后,人们普遍爱好一元化的思考问题,在一根绳子上面制造矛盾对立,所以才会提出这种主题来。
事实上这个命题至少涉及三个不同的维度,不同维度之间,就像一个球的不同部分之间,沿着本身的半径或球缺方向延伸,是不存在矛盾的。不能硬把它们搞在一条直线上,每个方面向两边延伸,中间就会对立;更不能把他们搞在一个点里面,那就在任何方向都对立了。这种硬把问题搞在一个点或者一条直线里面的思维方式,不是没有好处,但是不能过了头。
简单的提示几个维度吧。
一是从个性的角度出发,大学生不是一个“标准”的“产品”,而是活生生的人。因此,不能说大学生“应该”怎么样,那么既然有应该,在这个辩论所制造的矛盾对立下,就会有不应该,这是违反个性的。广一点还是专一点,是与个性相联系的,因人而异的,不能谈“应该”。
二是从国家主义的角度出发,大学生是国家的财富,也是国家的栋梁。国家需要什么,什么样的人才能最有利于国家的富强,这是可以作为理由来讲的。
三是从人才应当具备的素质,也就是社会现实出发。广一点还是专一点,偏废任一方可能都存在问题。事实上国内外人力资源方面的学术成果,都指出高素质的人才应当具备“A”型知识(技能)结构,求其次要具备“T”型结构。但是,社会上的人是合作的,也就是允许不同结构的人相互配合,发挥优势互补作用,因此可以反观第1、2点。
四是从教育的模式方面出发。纽曼模型指出大学教育的本质在于人文教育,而人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绅士”,它不是要培养专家。而洪堡模型指出大学的研究生教育是专业学术教育。在我国,比较著名的有陶行知的创造教育论述,蔡元培也有不少东西,不妨看看。
五是从教育的原旨或者属性方面出发,高等教育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人类文明的延续的一个大系统,可以探讨到从人性直到文化继承方面的多个问题。
……
上述这些,如果拿到辩论会上,很容易被伪理性给驳倒的,呵呵。
我觉得“广”方是很好发挥的,具有先天优势,很容易把“专”方提出的各种论点论据驳倒。只要不断的揭穿“专”方的伪理性就够了,甚至不用提出什么论点来。要守住的就是广不等于无限广,要给对方下一个蹩脚的“广”的定义,并且强调这与“专”有本质区别。
猜想大学中这类活动水平很低,不要害怕,战略上要轻视敌人嘛。对这些的思考能达到KCer水平的,本科生中凤毛菱角。辩论会就是不讲道理的会,讲的是辩论的技巧,在这个战术上,要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