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谱仪上可以看出,在二次谐波上存在少量杂散,下次去拍照来看
不知大所说的这种保护法优点何在?
小弟拙见,若末级管处于热击穿临界,这是再提高偏置使其饱和的话,末级管不就直接OVER了?继而的二次击穿将导致不可恢复的CE穿通.
若是直接切断电源有何弊端?连能量来源都切断了还会击穿?
恳请指教~
频谱仪测谐波杂散必须在频谱仪前加高通滤波器,否则测不准。
因驻波大造成烧管,几乎没有过热烧掉的。现代发射机基本都有过热保护电路,过热保护只能降功率或停止发射。在几乎所有现代电台上都能看到这种保护方式。当然我是说进口电台,至于国产的要乱来那是拉都拉不住,呵呵。
驻波大烧管,通常都是因为反向功率在发射机末级造成的高压引起的。特别是因为发射电路、馈线等有很多电感,在有驻波时很容易产生高压,甚至高于正常信号电压很多倍,末级管一下子就倍高压击穿。因此,现代发射机都有驻波保护电路,驻波大时降功率或者采用其它方式,比如提高发射管偏置(说得不准确,不一定饱和),使增益下降到安全水平。发射管在大电流状态下被击穿的可能性会发生变化,具体怎么变记不清了。不过提醒一下,最好是降功率,关于提高偏置的保护方式,我没有用过,只是记得见过某型电台采用此方式。
关于为什么不推荐断发射管电源,这与发射管本身的特性有关。因为天馈是一无源振荡电路,在断电以后,天馈的能量并不能在断的那一瞬间全部丧失,同样可以反射进发射机,对于断电后发射管是可能造成损坏的。当然,这是我的推断,其实原因可能根本不是这个。
关于发射管的烧毁,国外所做的研究有许多我国至今也没有掌握。比如小八一电台烧功放管的问题,在攻克之前,一直定名为“原因不明烧毁”。70年代组织了全国、全军的大批专家进行长达半年的会战,才最终从现象上解决。而甚高频、特高频的很多烧管问题,国内至今未根本解决,在80年代出版的文献上,统一定名为“原因不明烧毁”。后来由于国外技术的进入,国内这方面研究就基本上看不到了。大家都忙着开发产品赚钱,又有现成国外器件可用,谁会做这不赚钱的研究。所以关于烧管的问题,确实有很多说不清楚的地方。比如国产发射机发射时调末级电容稍快就烧毁之类的。好在进口管子基本没有这么多“原因不明烧毁”。发射机断电烧末级管,也属于这种情况,可能是我平常看的少,确实没注意到有谁对其原因进行论证。
一般大型固态电台操作手册上会明确规定:禁止在发射状态断开电源。或许这是从电子管时代延续的传统,根本没有科学依据。大功率电子管必须先关高压,再关灯丝,然后再关冷却系统。有些电子管,比如国产680KW的发射管,关高压都不能一次关完,必须先关到多少KV,再关到多少KV,栅极也要同时调整等等。
虽然发生断电烧管的概率很小,但倒霉了就会碰上。
为了提高效率,所有商用大功率发射机(VHF或者UHF),都是电源线经过滤波电路直接焊在功放管上,这也没法断,呵呵。
我国的功率管技术很差。国外对高频高功率管的禁运一直是限制我国国防的战略手段。我曾接触过某型军用设备,因为买不到进口的大管子,国内又无力制造,最后采取的办法是N个进口小管子功率合成。。。。希望有更多朋友关心一下这些基础技术的研究。
我国70年代的三极管技术比美国还先进!
时段 | 个数 |
---|---|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 {{f.fileCou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