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第61楼power_rdx于2009-09-19 01:21发表的 :
最后,我们来看看电离层是怎么形成的:XXXXXXXXXXXXXXXXXXXXXX/view/XXXXXXXm
“电离层是高空中的气体,被太阳光的紫外线照射,电离成带电荷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及部分自由电子形成的”
这句话说的很明白了吧?
既然是有前人总结出来过好的东西,我也没必要再重打一遍,直接拷几段更直接。没像第一篇一一仔细说明是我的疏忽,SORRY!但内容是正确的你不否认吧!
再说空气电离的条件我就总结一下可能更清楚些,气体能否被光电离,影响因数很多,其中主要因数包括
气体成分,气体初始温度,气体密度,光束波长,光束功率密度。 拿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来说,CO2就很容易电离,O2也比较容易,N2就不太容易电离。
气体初始温度越高,越容易电离。
在一定范围内气体密度越低,越容易电离。(密度低到一定程度反而不容易电离了)
光束波长越短,越容易电离气体。
光束功率密度越高,越容易电离气体。
举例:25摄氏度,一个大气压下,要电离O2,如果用红外激光就要较高的功率密度,用紫外光就可以用较低的功率密度。
但是无论用什么波长的光,只要功率密度够,就能产生光电离。(这句不知现在你能理解不?)那如果密度不是25摄氏度,一个大气压,而是像距地球表面50km至几千千米高度间,温度在180~3000K范围之间的环境。其O2就要更容易电离,再加上高空中太阳的紫外,X射线,高能粒子等比地面强很多,所以较容易使气体电离,电离所需功率密度低于太阳辐射密度。这就是大气电离层形成的重要原因。其实形成电离层的主要射线还不是紫外线,而是X射线和高能粒子。而且到了晚上,由于X射线被地球遮挡,X射线的功率密度不足了,由它产生的D层电离层就消失了。而不是你所理解的,只要波长短其它一概不论就能电离。那样的话地球大气应该全部是电离层。
处在-1.51eV能级的H原子吸收任频率的紫外线光子都能发电离,这就要回头仔细看看我41楼的文章,紫外光的光子能都大于1.51eV,所以只需“俘获”一个紫外波段的光子处在-1.51eV能级的H原子就会失去电子而电离。但是这里只是对单个激发态H原子的理论分析,所以有两个问题:
一,-1.51eV能级的H原子本身就处于激发态,(基态H原子能级是-13.6eV )实际情况中我们做光电离之前会先使气体处于激发态吗?
二,也许你会说那就用更短波长的光,(光子能大于-13.6eV)直接把基态H原子电离。理论上单个原子这样考虑是可以的,但是在实际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从全局来看,光子密度达不到一定程度,在单位时间内只有极少量原子有幸“俘获”到光子而电离,而且没等其它原子电离,这部分原子也由于没有“后续能量”而回复到基态。造成气体达不到电离度。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数据理论计算和实际试验值有巨大出入的原因,所以很多数据只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做”出来,而不是用“算”出来的值。
你所说的只要少量电离,用高压来凑。太离谱了吧?十米长的空气回路,只有极少量导电离子。电压再高也不会沿着你设计的回路放电,而是在枪口的金属电极两端就击穿空气放电了吧!和电棍无异。
还有,高能射线对细胞的杀伤机理本就和光电离无关,有必要讲太细吗?跑题严重,而且“高能射线在细胞中产生的离子对对细胞的杀伤”不是正好证明了你那“致命武器引导非致命武器”的可笑逻辑吗?
你那厂家的链接里有电话,怀疑我就自己打去问吧,没必要多说废话。
最后还是要指明,说一千道一万就是要指出你那激光“开路”的电击枪是子虚乌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