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就这样较劲,对研发、制造和经销商都没有好处,只会压低利润并导致研发费用紧张。其最终结果对于用户也没有好处,他们将得不到最好的产品。
KC的原则,对于销量不大的实验仪器,分摊研发费后单个成本,只会占到最后售价的不到30%,这是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底线。
楼上有人说到公关费用,其实业界的公关费用除个别特例外,不到售价的8%,即使算上广告等费用,也不到15%,只占售价的很小一部分。
同类东西,有的几百元,有的产品几千上万元,这个价格差绝对是有道理的。几十块钱的产品,首先外壳的阻燃和耐热实验就通不过,还不说电路的防护等级,耐酸雾能力,机械部分的寿命,动平衡好不好。。。电路连接件正经的镀10平方毫米的工业金就要好几块钱,另外电路的EMI测试能通过吗?会不会干扰实验室的仪器?正经货有正经货的要求,山寨货有山寨货的做法,不一样是肯定的。
个人建议,以合作为主,在合作的原则下谈竞争。外壳能够做得好的,做好外壳。电路能做好的做好电路。机械能做好的就好好研究机械。大家先通过协商确定系统设计方案,再确定各部分的设计原则,最后合作产生各部分的设计,制作各个部件,最后在一个地方总装。这里面涉及各种科研管理和经济管理(怎么分利润和承担风险)的问题,是锻炼的好机会。
我不知道楼上各位能否理解,不过话说搞“小而全”,不合作,也是可以的,也有搞得很成功的,所以俺并不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