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悬浮列车不能全面推广的原因和问题 -----转自网络
尽管磁悬浮列车技术有许多优点,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由于磁悬浮系统是以电磁力完成悬浮、导向和驱动功能的,断电后磁悬浮的安全保障措施,尤其是列车停电后的制动问题仍然是要解决的问题。其高速稳定性和可靠性还需很长时间的运行考验。
2.常导磁悬浮技术的悬浮高度较低,因此对线路的平整度、路基下沉量及道岔结构方面的要求较超导技术更高。
3.超导磁悬浮技术由于涡流效应悬浮能耗较常导技术更大,冷却系统重,强磁场对人体与环境都有影响。
磁悬浮铁路在一些国家里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有的甚至已基本解决了技术方面的问题而开始进入实用研究乃至商业运营阶段,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磁浮铁路并没有出现人们所企望的那种成为主要交通工具的趋势,反而越来越面临着来自其它交通运输方式,特别是高速型常规(轮轨粘着式)铁路的强有力的挑战。
首先,磁浮铁路的造价十分昂贵。与高速铁路相比,修建磁浮铁路费用昂贵。根据日本方面的估计,磁浮铁路的造价每公里约需60亿日元,比新干线高20%。如果规划中的从东京到大阪之间的中央新干线修建为磁浮铁路,全线造价约需3万亿日元,而为了对建造磁浮铁路这一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而计划建造的一条42.8公里长的试验线,其初步预算就达3000亿日元。德国也认为磁浮铁路的造价远远高于高速铁路。根据德国在80年代初的这一项估算认为,修建一条复线磁浮铁路其造价每公里约为659万美元,而法国的巴黎至里昂和意大利的罗马至佛罗伦萨的高速铁路每公里的造价只分别为226万和236万美元。现在,德国规划中的汉堡至柏林292公里长的铁路如果建造成为磁浮铁路,其初步预算就达59亿美元,约合每公里2000万美元。磁浮铁路所需的投入较大,利润回收期较长,投资的风险系数也较高,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制约了磁浮铁路的发展。
其次,磁浮铁路无法利用既有的线路,必须全部重新建设。由于磁浮铁路与常规铁路在原理、技术等方面完全不同,因而难以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利用和改造。高速铁路则不同,可以通过加强路基、改善线路结构、减少弯度和坡度等方面的改造,某些既有线路或某些区段就可以达到高速铁路的行车标准。如,日本1964年投入运营并大受欢迎的东京至大阪的新干线,在没有对机车做重大改进的情况下,仅通过修建曲线半径较大,即没有急转弯和陡坡较小的铁路等方法,从而使列车速度大大提高。再如德国的汉堡至柏林既有铁路线,经过技术改造后,某些区段的最高速度每小时可达230公里。此外,欧洲一些国家如德国、瑞典、意大利等国的设计人员,还采用使车厢在转向架上转动和倾斜的升降技术来对付铁路弯道(即采用摆式车体),这样在无须对既有线路进行改造和更新的情况下,也使列车行驶速度提高到每小时220公里。在对既有线路进行高速铁路改造的过程中,还可以实现高、中速混跑,列车根据不同区段的最高限速以不同的速度行驶。因而,与磁浮铁路的全部重新建设相比,高速铁路的线路和运行成本就大大降低了。
再次,磁浮铁路在速度上的优势并没有凸显出来。30多年前,许多人认为轮轨粘着式铁路的极限速度为每小时250公里,后来又认为是300-380公里。但是现在,法国的“高速列车”(TGV)、德国的“城际快车”(ICE)和穿越英吉利海峡的“欧洲之星”列车以及日本的新干线,其运行速度都达到或接近每小时300公里。1990年,在巴黎西部地区运行的法国第二代高速列车TGV-A“大西洋”号更是创下了试验时速515.3公里的世界纪录。更何况,既便是磁浮铁路的行车速度达到每小时450-500公里,在典型的500公里区间内的运行中,也只比时速为300公里的高速铁路节约半小时,其优势不是特别明显。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