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与"伪科学"的论战是一项艰巨任务
张以宽(北京工商大学教授)
一、"科学"与"伪科学"论战的长期性
"科学"与"伪科学"的论战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关于"伪科学"之争,在我国已迁延多年。"伪科学"被何作庥、司马南和方舟子几个所谓"反伪斗争"用作打击传统文化、科学创新的一个大捧,使一些学者蒙受不白之冤,生产了极其恶劣的影响。科学真伪本是一个学术问题,把"伪科学"纳入《利普法》混淆了学术问题与法律问题的界线,不利于科学的发展与创新,所以我赞成对此进行纠正。近些年来,几个"伪斗士",利用他们所控制或影响的媒体大造舆论,使得反对他们观点的人,无法伸张正义,这次香港,凤凰台"一虎一席谈",搞了两次大辩论,虽然对双方各打了五十大板,但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这应当利用和争取各种媒体的支持,把这次辩论引向深入;真理是越辩越明,正义必获最后胜利。
二、"科学"与"伪科学"论战的复杂性
(一) "科学"与"伪科学"是两个不确定性的概念。
"科学"与"伪科学"虽然争论几百年,仍未形成广泛共识的定义。由逻辑论,实证论形成的逻辑实证主义科学观,已为大多数科学家所遵循,对人类认识的进步,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切割还原论在量子力学发展以后,发现宇宙物质不能无限切割,对它也产生了置疑,认为逻辑实证主义只是一派之言,不能解释现实很多问题,而今这些"反伪斗士"抱住不放,显示斗争的长期性。
(二) 评论科学真伪,必须是对某项科学问题有研究的人,而这些"反伪斗士"对我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的情况下竟然说"中华传统文化"95%是求糟粕,中医的阴阳五行论是"伪科学"。这里边有知识水平问题,又有令人废解的诸多因素。我国传统文化包括科学,而科学不能完全说明传统文化。显示问题复杂性。中医是理论医学具有超科学性。
(三) 科学发展,社会进化,日新月异,不能用固定眼光看问题。显示其视角多样性。
三、通过研讨和实践,为科学和伪科学定名
当前,"科学"与"伪科学"已成社会文化热点,急需提出一个准确的概念。
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两大类,它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它是在人们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其目的是把握事物规律获得理想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它比逻辑实证主义有广泛适应性。我们强调科学实验,不成功的假设不能称伪科学。科学真伪应用实践来检验,不能用法律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