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楼主的创新精神点赞,这种方法确实可以,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并暴露在空气中可以生出大块碳酸钠单晶,原理差不多
这是一次制取硫酸亚铁时发现的。我使用硫酸与还原铁粉反应。在将反应体系静置一晚后发现底部出现了几粒晶体。
这里产出的应当是硫酸亚铁晶体。截至我拍照时仍然在冒气泡。后续我震荡了溶液,一段时间后产出了细密的碎晶。在中学阶段的课本里,结晶一般使用“冷却热饱和”与“蒸发溶剂”。我想,结晶的关键在于配置过饱和溶液。那么,实践表明“强加溶质”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顺便问一下,瓶底那么多铁粉为什么只有几块晶体?按照以往的经验,这么多晶核应该早就成大饼了。难道铁粉在这里并不能起到晶核的作用吗?
猜测:同种晶体的“亲和力”通常较大,当结晶条件比较脆弱时,最先在异质晶核上生长的籽晶长得更快(同质外延),溶液浓度不足以再产生新的籽晶,最终留下少数几个大晶体。
本质是溶解沉淀平衡的移动,这个平衡里的所有变量都可以控制啊,没有规定只能控制温度和溶剂
时段 | 个数 |
---|---|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 {{f.fileCount}} |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