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屏蔽 原因:{{ notice.reason }}已屏蔽
{{notice.noticeContent}}
~~空空如也
关于化学类科技爱好的风险及未来

首先是好消息,在有关部门支持下,KC近几个月的所有图片、文献、附件均已恢复,比预想有较大提前。

但是需要提醒各位,这些内容的恢复,并未说明化学类科技爱好可以继续搞、大张旗鼓搞。

具体而言,使用管制药品的家庭实验和火炸药爱好活动合法空间为。固体火箭类活动的前景也不乐观。

“喝茶”、拘留以至于有期徒刑,几乎已经成为校外化学实验爱好者的必然经历。

实验必须的化学品中,总有若干项是管制物品。以前硫酸、盐酸作为易制毒化学品管制,尚有硝酸可以用。后来硝酸和高氯酸被作为易制爆化学品管制了起来,且比易制毒更严苛——任何情况下都不准个人拥有。中学层次的化学兴趣活动,常见的酸只剩下醋。最基本的三酸都没有,无机化学实验就不用考虑了。有机化学实验也好不到哪里去,好用的溶剂几乎全部属于易制毒化学品。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普及,即便在购物网站查看一下管制药品的行情,也可能被视为预谋而受到调查。在这种态势下,如果不加限制,关于如何搞到基本实验药品的话题,将会比技术讨论还多;诉说“喝茶”经历的文章,也将成为化学爱好者社区的主要内容。

火炸药爱好者的处境更加艰难。可能大家不是很清楚,毒品尚且有相对还算明确的目录和范围,但对于“爆炸物”却是一个笼统口袋规定。换句话说,就算你的炸药是世界首创,也不要觉得自己是发明家,你只是在犯罪的边缘疯狂试探罢了。曾经有一个案子使用了四唑衍生物,大概鉴定机构也不是很了解,只能表示含有硝酸盐,具有爆炸性,于是就认定为爆炸物。鉴定结果即使有所牵强,也是很难推翻的,因为有鉴定资质的机构,他们的衣食父母就是公安机关。

除此之外,制造毒品尚且起刑三年以下,而只要构成非法制造爆炸物罪,就是三年起步。入罪门槛通常是“总量1千克”,5千克就是十年以上。如果有恶劣情形,比如在居民楼里面造,上纲上线的话,可以没有数量门槛。

更低的入罪条件不是数量,而是“多次制造”。一般三次开始算多次。换句话说,一次合成0.01克就拿去表征,只要造了三次,总共0.03克,就应该做好坐三年牢的准备。既然是爱好者,有多少人会少于3次呢?你说不要紧,每次研究完了立即销毁,不留蛛丝马迹。但据我所知,总有一些爱好者是要试爆的,就要做成“爆炸装置”,一个就算。比如DIY了一个鞭炮,首先它具有“装置”的一切特征,其次它能爆炸,能说它不是爆炸装置吗?

长期以来,对于明显的爱好者实验多是批评教育就算了,情节夸张者也多为象征性发落,这种处理符合09版司法解释的用意:惩治暴力犯罪,宽容善意行为,避免罪刑失当。对应的,大多数爱好者也低调做事,将行为严格控制在学习体验的范围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情的变化,出台09版司法解释的大背景已不复存在,具体操作宁左勿右。我曾在判决书中看到有人做了几次合成实验,就被赋予“主观恶性大”的结论,尽管立法时针对的根本不是这种所谓的恶性。如此局势下,只有敬请参考上述介绍预估刑期了。

除了法律上的风险,化学类科技爱好本身也属于风险比较高的类型,烧伤、中毒、污染、爆炸等随时可能发生。在十多年前,每年都会出现一些有人残疾或死亡的大事故。我们花了很多功夫治理,甚至还发生了把事故苗头通报学校的事,终于在会员中实现了连续多年零大事故。但随着互联网的变迁,严肃社区越来越小众,爱好者的主要交流阵地转到了各种群组和视频网站。因此到了后来,化学爱好领域的事故数据,科创已经不清楚了。

既然这么艰难,自然就有一串疑问:爱好者为什么要自己折腾实验?如果爱好化学,通过努力学习而进入专业研究机构不好吗?就算要做实验,对于学生来说,为什么不在学校实验室做?

对最后一个问题,尽管我一贯主张尽量利用学校条件,但仍然要说:别站着说话不腰疼,是中国人就不要装外宾。而前两个问题却触及到了本质,不是简单一句“喜欢唱歌难道要去当歌手”能糊弄过去的。

杰出科学家往往起源于爱好者,理想的大学就是“以职业科技爱好者为核心的协作机构”。与此相对,也有许多爱好者并没有职业从事科学技术工作,他们的“身份”是学生、商人、工人、小贩乃至艺术家等。如果硬要把科技爱好者分为职业和业余的话,两类主要是依靠的平台不同、本职工作不同。任何领域的人在具备科学素质以后,都可能发展成为科技爱好者。是否可以称为科技爱好者,除了兴趣和行动外,主要看是否与科学界、技术界和工程界采用同样一套概念体系、逻辑体系和方法体系,与是否在研究机构任职毫无关系。

人们的兴趣可以极为广泛。许多人受家庭、幼年经历、学校课程等的影响,甚至某些极为偶然的因素,比如玩了某个玩具,看了某部电影,忽然间就对科技产生了兴趣,并在自身气质和外部激励机制的多重推动下,逐步将兴趣转变为求知、探索、实验、进阶的行动,从而成长为科技爱好者。其中又有一部分人,把爱好转变为职业追求,最终成为职业科学家和工程师。源自科技爱好的职业科学家和工程师更容易成为本领域的中坚力量,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激励。除了科技之外,社会各领域的原生爱好者往往都有与此类似的成长经历。

青少年科技爱好者和跨界半路出家的爱好者大多经历过先具象,后抽象的道路。这与人的智力发育规律和认知发展规律是吻合的。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同学更多需要形象的认识事物,仅就学校而言也需要丰富的教具、实物套件和图形化工具。到了高中乃至大学阶段,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迅速发展,通过书本、公式理解事物原理的能力大大增强,就能进行一些纯理论的学习和探究。

科技爱好者多在小学初中阶段玩命折腾DIY ,到了高中阶段即可大量阅读技术资料,自学大学课程,学以致用的开展实践。尽管通常是初步的,依然是难能可贵的经历。但是也有部分爱好者,由于环境没有提供适当的引导,或者自身气质所决定,到高中继续沉浸在具象的折腾中不能自拔,比如最终止步于家电维修水平,成不了电子工程师或电子学家。但不论哪种情况,中学爱好者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总是远远超过教学大纲和周围同学,导致其对实验条件、内容和便利性的渴望,也远非常见的学校所能提供。我国十分缺乏原教旨主义的创客空间,责任重大又没有什么好处,在情怀已经不能当饭吃的今天,能满足这些同学的社团、俱乐部已清零。于是,家庭实验就变得几乎无法避免。

我在现实中遇到这个阶段的爱好者,总是告诫他们多看书,缓动手。如果时间宽裕,我会从具体需求入手,告诉他开展研究的正确路径和获取知识的有效方法,科创基金的审批过程就是如此。科创的老人和各任职专家对于新的实验爱好者有时鼓励得少,批评得多。尽管某些引导在现实中不太受欢迎,但科技爱好界的这种传帮带,正是爱好者成长为出色的科学家或工程师的助推器。而广义的家庭实验更是训练自我目标管理能力的良好途径。有些时候科学家是需要“童子功”的,在缺少其它途径的时候,家庭实验的积极作用不容小看。

这些背景下,杜绝家庭实验的冲动既不可能,也没必要

然而化学实验有所特殊,因为法律法规进行了苛刻的限制,并且几乎没有留下救济的途径。家庭化学实验也本身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我国化学类科技爱好的春天大约出现在2006~2012年。那时候百度化学吧的排名时常能进前十,在满是明星和娱乐的排行榜中显得特别刺眼。热闹至此的直接条件,是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化学试剂店。中学生们在网上就某道题发生了争议,马上下楼买两瓶药做实验图文直播的事,也只有那个时代才会发生。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哪个科技类的帖吧登上过排行榜。同一时期也是科创的化学类专业最热闹的日子。不同的是,帖吧作为大众网站后来清除了所有被认为不宜的内容,而科创作为专业网站在建立安全制度后延续了大部分内容,因此还有机会回顾当年的盛况。这一时代的爱好者不论是否从事化学专业,大多已经走上工作岗位,他们的经历和成就,就我有限的接触而言,对于行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随着管制的加强,校外化学实验变得难以实施,而校外实验的萎缩,必然同时导致阶段性爱好者和职业爱好者萎缩,进而影响到化学工业和学术研究的未来,没有哪一类能够独善其身。时至今日,“化学实验党”已经整体转入地下,我也不知道还剩多少。化学类家庭实验已经没落,地下活动得不到爱好者群体("同行1")的监督,较容易出事故,就不要念想了。我不想对管制是否合理发表看法,甚至奉劝还在从事家庭实验的爱好者们接受现实,调整爱好或者更多的钻研理论,努力学习移居对这类爱好宽容的地方客观上也是可行的途径。凑巧条件较好的可以有所作为,比如家里的生意或者职业与化学相关。

需要指出,包括化学实验在内的科技爱好绝不是坏事,接受现实只是学会妥协和迂回,而不是这个爱好本身有什么问题。爱好化学可能有一百种方法,一种不行换一种,仅此而已。无需听从他人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言论,应当有自己独立的主张和长远的计划。

我们依然像往常一样,旗帜鲜明地倡导科学的、先进的、规范的研究和实验,引导和鼓励爱好者探索高深学问。

注1:科创曾要求会员详细报导实验,特别是特种科技爱好活动必须在阳光下开展,便于其他爱好者及时发现和指出存在问题,通过该制度整体性的降低实验的风险。#t58875

文号 / 888175

盖世豪杰
名片专栏发私信
学术分 39
总主题 1582 帖总回复 13109 楼拥有证书:专家 进士 学者 机友 笔友
注册于 2005-08-24 21:16最后登录 2024-04-20 06:25
主体类型:个人
所属领域:无
认证方式:身份证号
IP归属地:未同步

个人简介

刘 虎

创新工程局主席

文件下载
加载中...
{{errorInfo}}
{{downloadWarning}}
你在 {{downloadTime}} 下载过当前文件。
文件名称:{{resource.defaultFile.name}}
下载次数:{{resource.hits}}
上传用户:{{uploader.username}}
所需积分:{{costScores}},{{holdScores}}下载当前附件免费{{description}}
积分不足,去充值
文件已丢失

当前账号的附件下载数量限制如下:
时段 个数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f.fileCount}}
视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仅供内部学术交流或培训使用,请先保存到本地。本内容不代表科创观点,未经原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音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投诉或举报
加载中...
{{tip}}
请选择违规类型:
{{reason.type}}

空空如也

插入资源
全部
图片
视频
音频
附件
全部
未使用
已使用
正在上传
空空如也~
上传中..{{f.progress}}%
处理中..
上传失败,点击重试
等待中...
{{f.name}}
空空如也~
(视频){{r.oname}}
{{selectedResourcesId.indexOf(r.rid) + 1}}
处理中..
处理失败
插入表情
我的表情
共享表情
Emoji
上传
注意事项
最大尺寸100px,超过会被压缩。为保证效果,建议上传前自行处理。
建议上传自己DIY的表情,严禁上传侵权内容。
点击重试等待上传{{s.progress}}%处理中...已上传,正在处理中
空空如也~
处理中...
处理失败
加载中...
草稿箱
加载中...
此处只插入正文,如果要使用草稿中的其余内容,请点击继续创作。
{{fromNow(d.toc)}}
{{getDraftInfo(d)}}
标题:{{d.t}}
内容:{{d.c}}
继续创作
删除插入插入
插入公式
评论控制
加载中...
文号:{{pid}}
加载中...
详情
详情
推送到专栏从专栏移除
设为匿名取消匿名
查看作者
回复
只看作者
加入收藏取消收藏
收藏
取消收藏
折叠回复
置顶取消置顶
评学术分
鼓励
设为精选取消精选
管理提醒
编辑
通过审核
评论控制
退修或删除
历史版本
违规记录
投诉或举报
加入黑名单移除黑名单
查看IP
{{format('YYYY/MM/DD HH:mm:ss', toc)}}
ID: {{user.u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