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栽培环境:你收到菌袋后将它放置在能方便控制温度、湿度和通气的地方(阳台或有窗户的卫生间),不能有阳光直接照射(只需微弱的散射光即可),数量少可放在泡沫箱、塑料桶或合适的纸箱里(铺一层塑料薄膜,防止喷水时弄湿箱子),方便管理,也可直接放在地面。
2、搔菌(现在发出的这一步已处理好) 等菌丝长满整个培养料(未长满待长满后处理),打开并拉直袋口,将培养料表面的一层厚菌膜和残存的一部分老菌皮去掉,即为搔菌。可用小耙子或其它工具,将基料表面菌膜搔破,连同老菌皮和肿块一起清除,然后将料面稍整平,为防止杂菌侵染,工具在使用前应在火焰上进行消毒处理。
3、催蕾 将搔菌后的栽培袋用报纸覆盖,经常向空中、地面和报纸上喷水,提高环境湿度,保持覆盖物的湿润,并且每日通风2-3次,温度控制在12-15℃,相对湿度控制在75-80℃,一般3-5天发生菇蕾。菇蕾形成后要经常掀动覆盖物,供给菇蕾新鲜氧气。
4、现蕾出菇后的管理 现蕾之后,要增加通风量降低室温,金针菇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0~18℃,所以室温不宜超过20℃,4℃以下又很难现蕾。这一阶段的空气相对湿度应掌握在90%左右,喷水于报纸之上或地面四周空间喷雾,不可直接喷水于菇面上,切忌高温高湿,覆盖物应经常翻动,增加通风量,促进子实体生长。
5、采收 从菇蕾期到采收约2个星期左右,金针菇的主要食用部分是菇柄,菌柄长且嫩为质量好。采收标准为菌盖下部的菌膜破裂1/3,菌盖大小在1厘米之内,菌柄长度为13-15厘米。采收过早产量低,若采收过晚开伞过多,品质下降。采收时,一手抓住菌袋,一手把菇丛拔起。
6、采收后的管理 采摘后将菌丝体表面的小菇、菇脚除掉,表面清理干净,按每袋50克左右分几次向袋内喷干净的水,让培养料吸水,但袋内不可有积水,再按照上面的管理方法,8-10天左右就能长出第二批菇。 在收了2-3批菇后,培养料变干,这时可在料上打三个均匀的洞,深度为料的三分之二,大小直径2CM左右,不要打穿袋底,灌入200克左右的水,使培养料吸足水分,倒出多余的积水,按常规管理。正常管理可采收5批左右,但因培养料养分的降低,产量每批会递减。
成败的关键:温度、湿度、通风
温度管理
金针菇是一种低温菌,出菇的理想温度为10℃左右,适宜温度条件下,子实体生长慢,颜色白(浅),整齐,质嫩,产量高。如果超过15℃,则子实体生长快,菌盖易开伞,菌柄粗短。
湿度管理
金针菇在出菇期间应维持较高湿度,菇蕾形成阶段,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90%左右。为了增湿,可向墙壁和地面喷洒重水,但切勿向袋口的菇体上直接喷水,幼菇遇水后,菌盖会产生斑点,基部会变成黄棕色至咖啡色,影响菇品的质量,菇体过湿还会引发根腐病和细菌性斑点病等病害,尤其在温度高于16℃时,湿度不可高于85%。
通风调节
金针菇子实体在生长期间,需要较多的氧气,必须保持适度通风。但是,实验表明:适度的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子实体生长发育,有助于提高菇品的商品质量。在催蕾阶段和子实体生长后期,应增加通风次数,加大通风量,这样可使菇蕾形成量多,出菇整齐。在子实体生长中期,应减少通风量,使二氧化碳的浓度增高。从而获得菌盖小、菌柄长、粗细一致优质菇。
光线
金针菇是厌光性菌类,菌丝在黑暗的条件下能正常生长,但全黑暗的条件下难以形成子实体原基。微弱的散射光有诱导子实体形成的作用。过强的光线会使菌柄生长受到抑制。
以上为淘宝某经营此类产品的店铺做出的介绍 粘贴至此 (他这个是金针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