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环境因素说,有一些影响因素还没排除。
不同地区打架之后立案和索赔的比例一样吗,有没有法不责众、见多不管的情况?
少数民族有没有受到额外的法律保护,“两少一宽”、豁免带刀之类?
这些都可能成为影响因素。
从文化因素说,现实生活中确实能看出不同大学的毕业生甚至新生都有明显的文化差异。
前面所谓“民族之间性格没有统计差异”的结论,说的是民族之间的差异小于个体的多样性。
——个体的多样性压倒了群体的普遍性,所以才说“无差异”;“民族性”是抹煞个性的偏见。
这个发现本身也与二战后的社会科学放弃宏大叙事,开始关注和认识个体的多样性有关。
战前以类似游记的生活观察为主流方法、战后以个体测量+大样本宏观统计为主流方法。
既然有个体多样性存在,对于远小于民族规模的小团体,局部的涨落可能相当显著。
(尤其考虑到人类行为的1/f分布特性,在空间上可能存在显著的斑图现象。)
个人的经验只注意身边的人,而社会调查统计花费很大代价尽可能试图做到抽样的平均化
引用第68楼虎哥于2011-10-15 03:07发表的 :
显然不是,民风彪悍的地方如果进了派出所,估计挨打的情况也比江南小桥流水之乡要严重。
这里面有显然的文化因素,只是不知道如何称呼罢了,国民性不能用,民族性也不能用,现在缺乏一个适当的词。
某校接收的复原军人就是群架专家、不稳定因素;我们这里某校民族群架天天打,汉族就极少打架,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打一下,也是草草收场,自己闹内讧,自己人跑出来劝大家打架没好处,打架不是好学生,不要打了……动摇军心。教育上面也有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