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隔热层
凡尔派狼2011/09/13极客DIY IP:广东
车子在夏天会被太阳晒得很热。很多时候开了冷气也凉不下来。

参考建筑物降低室内温度的方法--隔热层。其实车子应该也可以造隔热层。

一些两厢车和越野车的车顶有两条行理架。多是装饰用,也有些是车厂另有配件卖,不过车主没要。

车用隔热层可以利用这对行理架来实现。绑一大块布在上面就行了。隔热层与车顶有五到十厘米的空位,车开着时热气会被吹走,车顶受到的热量会大幅减少。

隔热层可以造成活动式的,不用时可以圈起来。用时可以快速拉开。

担心车开得太快,隔热层会造成燥音和风阻?这也是隔热层要造成活动式的原因。高速路时圈起来不用,在市区只能低速行驶才用。

车用空调制冷够不够强,很大程度是看车速的,车速够快车壳散热就快,空调的工作自然事半功倍,车速慢车壳散热慢,空调开到最大都觉得热。所以高速路上隔热层完全是多余的,隔热层只在市区内有用。
来自:综合交流区 / 极客DIY
26
已屏蔽 原因:{{ notice.reason }}已屏蔽
{{notice.noticeContent}}
~~空空如也
孤独的酒精灯
13年4个月前 IP:未同步
321744
只要布的话也许还不够,应该有反射或吸收红外线的材料。
貌似从窗子进入的热量也比较多,这个解决不了吧……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我说要有光
13年4个月前 IP:未同步
321783
好多人离开车的时候在车窗摆上像铝箔一样的东西,似乎比较麻烦,但是很实用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凡尔派狼作者
13年4个月前 IP:未同步
322101
帽子也不能把整个人都遮住还不是一样很多人戴。能挡住车顶基本上就遮盖率50%上了(光不会从所有方向同时射来)。

车内放的反射垫,在开车时不能用嘛。也就是用途上说反射垫和隔热层跟本是不相关的东西,一个是不开车时用的,另一个是开车时用。

隔热层的作用只是减轻车载空调的工作压力,如果车子本身就马力很足,完全可以不需要这玩艺。

以前的车子都是大排量的,所以空调强劲些。但未来的趋势是低排量、、、看看现在的QQ车,1.0的,0.8的,都已经这么低排量了,还要象大排量车一样使用空调?结果就是空调的效果不理想。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玄明
13年4个月前 IP:未同步
322358
很多车子的空调都需要进入车内再手动开启,但我想如果能在车场里找车的时候就开始自动制冷,等十几秒后人进入车里的时候温度就可以变得好多了。或者将一罐制冷过的压缩空气预先存好,需要的时候集中释放一下。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凡尔派狼作者
13年4个月前 IP:未同步
323945
不启动引擎只启动冷气,实际上是制冷效果等于零的。空调的确工作着,但“进入”车里的热量依然比“搬出”车外的热量多。所以制不了冷。这种情况在暴晒下更明显。

开了引擎,空调马力能强一些,但依然改变不了这种情况。只有当车子跑起来后,风吹过车体,带走车壳的热量,才能使“进入”车里的热量少于“搬出”车外的热量。车内才可能真的凉下来。

某些化学反应产生暂时的低温,可行但不可取。比如化学药品会不会影响健康?成本如何?如何补充?这样的产品现在也是有卖的,自制也行,喷雾水瓶加酒精就行了,雾态酒精在热气里蒸发,带走相当的热量。不过这玩艺我是绝对不会用的,交警查车误以为酒后驾驶就大条了。而且也不可能每次开车前先去找瓶这样的东西来用吧。更不可能车尾箱放几十瓶喷罐,每次用车时先喷一瓶吧。

除了隔热层外,我还想到了另一个在“特定情况”有些用的创意。空调制冷效果除了看空调的功率外,还要看工作空间有多大。大房间用功率大的空调,小房间可以用功率较小的。那车内空间可不可以改变呢?如果后排没人坐的话,完全可以用胶膜把后排隔离出去。空调只对前排工作。制冷效果应该就很明显了。据统计,车辆有高达七成的机率后排没人坐,所以这个“特定情况”算是经常性的吧。这胶膜要象拉窗帘一样方便开闭,而且要透明的,不能挡着看倒后镜。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听雨轩
13年4个月前 IP:未同步
324597
哈哈我个人认为还是利用现在市场卖的一喷凉产品!安装个遥控器!提前进停车场按一会!到达车了就会很凉爽哈哈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乖乖乖
13年4个月前 IP:未同步
324640
回 4楼(玄明) 的帖子
日本人发明,进入之前先把驾驶位和副驾驶位门打开,然后用力开关副驾驶车门10次,即可降低车内温度10-20度。。。因为车内温度一般都在50左右,降低到30-40完全没问题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乖乖乖
13年4个月前 IP:未同步
324641
另外,如果在加上保温层的同时,在车窗和挡风玻璃上镀上或者贴上一层反射红外线的膜呢?中学物理学过,膜的厚度是波长的多少倍是增透,多少倍是削弱。。。应该不会很难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hczy
13年4个月前 IP:未同步
324669
6楼的方法最简单哈[s:274]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克虏伯火炮
13年4个月前 IP:未同步
324782
楼主找一找汽车设计方面的书,看一看空调制冷计算的部分,估计就改变一些想法了。
我恰好做过两种车辆的空调制冷量计算,简单说几句吧。
车辆厢壁都有隔热层,通过车顶和侧壁、以热传导方式进入车内的热量并不多,最多的是太阳光辐射,就是通过车窗进入的。

还有一点就是,车辆行驶过程中,通过车厢壁(包括车顶)以热传导方式进入车内的热量,并不比停车的时候少,因为此时车外壁的温度不会降低,车厢外壁的温度主要受环境温度和太阳辐射强度以及车厢外币的吸收常数的影响。
车辆行驶过程中的空气相对流动并不能降低上述任何一点,相反。因此时空气与车厢壁的相对速度更高,二者之间的换热系数更大,更有助于提高热传导。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凡尔派狼作者
13年4个月前 IP:未同步
324843
引用第10楼克虏伯火炮于2011-09-28 06:49发表的 :
楼主找一找汽车设计方面的书,看一看空调制冷计算的部分,估计就改变一些想法了。
我恰好做过两种车辆的空调制冷量计算,简单说几句吧。
车辆厢壁都有隔热层,通过车顶和侧壁、以热传导方式进入车内的热量并不多,最多的是太阳光辐射,就是通过车窗进入的。

还有一点就是,车辆行驶过程中,通过车厢壁(包括车顶)以热传导方式进入车内的热量,并不比停车的时候少,因为此时车外壁的温度不会降低,车厢外壁的温度主要受环境温度和太阳辐射强度以及车厢外币的吸收常数的影响。
.......  


车厢外壁的温度主要受环境温度和太阳辐射强度以及车厢外币的吸收常数的影响?你把空气流量这么重要的数值给忽略掉了?你是不是吹着风扇都不觉得凉快的?

另外,开着的车比停着的车制冷效果好这是实际观察到的现象,而且车速越快越明显。即然说与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无关,那请解释一下这个现象的成因?

还有一点,车辆本身的隔热层是半密封或直接就是实芯的隔热材料,都不象流动的空气那样可以更换“新”的,所以隔热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依然会越来越热。就好比用泡沫碗装热汤,时间长了一摸上去也一样是烫手的,只是这时间比铁的或瓷的长很多而已。流动的空气则不会越用越热,因为它不停的更新着。效果上说开放式的隔热层应该比现在车用的隔热层效果好。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克虏伯火炮
13年4个月前 IP:未同步
324850
引用第11楼凡尔派狼于2011-09-28 12:41发表的  :


车厢外壁的温度主要受环境温度和太阳辐射强度以及车厢外币的吸收常数的影响?你把空气流量这么重要的数值给忽略掉了?你是不是吹着风扇都不觉得凉快的?

另外,开着的车比停着的车制冷效果好这是实际观察到的现象,而且车速越快越明显。即然说与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无关,那请解释一下这个现象的成因?
.......

你自己去找一找车用空调制冷量计算的第一部分公式,仔细看看再下结论。
第一部分就是车厢壁的热传导功率,其与车身壁面表面积成正比,与表面换热系数成正比,与壁面综合温度成正比。壁面综合温度是环境温度加上辐射系数乘以吸收系数。
与空气流量一丁点关系都没有。

车速越快越凉快,有两点因素:开着车窗时是因为此时空气流速快,通风效果好,同时空气与你的体表相对速度快,换热系数更高。关闭车窗时更凉快,那是因为车速越快,发动机转速相对越高,空调压缩机功率越大,制冷量大。

不要拿表面现象去臆断,要经过科学的分析才行。

车厢壁保温材料的温度更不是越来越热,而是会在外界环境和车内制冷量的两方面影响下达到一个稳定的温度梯度。这是传热学的基本知识。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克虏伯火炮
13年4个月前 IP:未同步
324856
截图
1047_b88b131718760913eb9390cd7570d.jpg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克虏伯火炮
13年4个月前 IP:未同步
324859
吹风扇觉得凉快,前提是环境温度低于体温。40度以上你再扇扇子,那也是越扇越热。
吹风扇觉得凉快,恰恰是因为体表空气流速大,将导致空气与体表的换热系数增大,因此带走热量更多。另一个更加重要的因素是空气流速大将更有能力促使汗液蒸发带走热量。

但汽车不同。车又不会出汗。,而且夏季需要制冷的时候汽车外界温度比内部温度高。所以此时如果相对速度快,将导致通过车身壁面传入车内的热量功率更大而不是更小。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孤独的酒精灯
13年4个月前 IP:未同步
324870
LS专业人士啊!说到出汗,其实也许可以往车顶及前后各处浇冷水……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凡尔派狼作者
13年4个月前 IP:未同步
324944
我质疑这公式,或者说这公式用错了地方。因为这是直接按外界传入车内来算的。但事实上就算你站在太阳下晒也不会觉得有暴晒过的车箱面里热。

车壳才是热源。这说法虽不正确(热源是太阳),但相对于热传导的效果来说,车壳就是热源。

再来说说这公式的问题。假设车内20度,车外30度,车壳50度。按车外温度传入车内的思路来算、、、当然与车壳热不热无关啦,车速这问题也自然无视了。但有没有想过,车壳50度,车外才30度,哪边向哪边传热啊?可以说只要外面的温度没车壳温度高,就不应该用外向内传热思路去想这个问题。

实际情况是,车壳同时向车内与车外传热,再假设车壳的发热功率是固定的,那么传到车外的热量多些,传入车内的热量就会少些。

车速扮演什么角色呢?按热传导的思路来想就什么也不是。但按散热的思路想就是一个重要角色。再结合前一个假设,那么向车外散热得快些,那么向内传的热量就会少些。看明白没有?

然后再说说我的车用隔热层。如果还按车外传热于车内的想法来看,也是一点要也没有的。但如果车壳才是热源的话,就太有用了,它直接降低车壳的发热功率,从而减少了向外与向内的传热量。而我设计这隔热层的初衷则是外壳散热不良时能起效。不管车开不车着,只要车壳没那么热,进到车内的热量总会少些。

浇冷水,或许是个不错的主意。在车顶装个自动喷水器可以实现,如果喷水器能增压,而且喷洒面够大的话,还能当是洗车。水补充没问题,喷水器用电,车上有电池也没问题。但制作难度太大,超出了一般人DIY可能性。如果作为商品,估计其价格会令绝大部份人放弃它。所以我还是觉得在车顶拉块布简简单单就是好。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凡尔派狼作者
13年4个月前 IP:未同步
324948
又或者说10楼最初的论点不算错误,只是论调忽悠人。

“车辆厢壁都有隔热层,通过车顶和侧壁、以热传导方式进入车内的热量并不多,最多的是太阳光辐射,就是通过车窗进入的。”

车壳比外面热。热传导的方向决定了没有热量从外面进入车内。

“还有一点就是,车辆行驶过程中,通过车厢壁(包括车顶)以热传导方式进入车内的热量,并不比停车的时候少,因为此时车外壁的温度不会降低,车厢外壁的温度主要受环境温度和太阳辐射强度以及车厢外币的吸收常数的影响。”

只要车壳还是比外面热,那就是车壳向外面传热,车得快点慢点都一样。车开不开从外面传入车内的热量都是零。

“车辆行驶过程中的空气相对流动并不能降低上述任何一点,相反。因此时空气与车厢壁的相对速度更高,二者之间的换热系数更大,更有助于提高热传导。 ”

热传导只能使车壳无限接近外面的温度,但只要晒着太阳,车壳始终比空气热。所以依然是外面传入车内的热量不变(为零)。空气流动的确改变不了这两点。

没热量进入为什么还是车里热过车外?这不是10楼要探讨的。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克虏伯火炮
13年4个月前 IP:未同步
325001
楼主你可以不相信我说的话,但你不能不相信科学。
我刚一开始就让你去找汽车空调设计计算的书去看,而不是让你相信我。

公式你可以质疑,但前提是你看过学过相关内容。你练这公式是那本书或者那本手册上写的都不去看,凭什么质疑?
我的那张截图,是《汽车工程师手册》,设计篇上的内容。

下面逐一分析你的“质疑点”:
“车壳比外面热。热传导的方向决定了没有热量从外面进入车内。”
“只要车壳还是比外面热,那就是车壳向外面传热,车得快点慢点都一样。车开不开从外面传入车内的热量都是零。”
-------错。车壳比环境温度高的前提是此时有强烈的阳光辐照着车壳。此时外界环境(外界环境不仅仅是外界大气温度,还包括太阳辐射)向车壳传递能量无可质疑。

热传导只能使车壳无限接近外面的温度,但只要晒着太阳,车壳始终比空气热。“所以依然是外面传入车内的热量不变(为零)”。空气流动的确改变不了这两点。
没热量进入为什么还是车里热过车外?这不是10楼要探讨的。
错。只要两侧有温度差,就会有热量通过。绝对隔热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只要车壳比车内温度高,总要有热量进入车内。
再进一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热传递的单位面积功率,与两侧温度差成正比。所以车壳温度越高,通过车身向车内传递的热功率就越大。

至于说“假设车内20度,车外30度,车壳50度。按车外温度传入车内的思路来算、、、当然与车壳热不热无关啦,车速这问题也自然无视了。但有没有想过,车壳50度,车外才30度,哪边向哪边传热啊?可以说只要外面的温度没车壳温度高,就不应该用外向内传热思路去想这个问题。”
你这又是基于你浅显认识的主观臆断,错误至极——而且实际上你这“车壳向外界传热”的论点其实是在转进。
外界环境包括空气温度和太阳辐射两方面,车壳从外界吸收太阳辐射远远多过向空气传递的热量。同时,科学计算已经证明了车速越快,车厢壁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也越大。
而且,我们要计算的是外界环境进入车内的热量,不是要计算车壳向外界空气传递了多少,向车内传递了多少,又从外界接受了多少太阳辐射。
手册上的公式恰恰就是综合考虑了外界空气温度、太阳辐射和车速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后给出的。这公式已经排除了其他因素,只计算车壳向车内传入的热量。那么,与车壳是不是向空气传递了热量有一毛钱的关系?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克虏伯火炮
13年4个月前 IP:未同步
325002
多看看书才对提高自己水平最有帮助。你不知道到哪里去找教科书,大家可以提醒你。比如我就让你去找汽车空调设计计算去看。
但仅凭主观去臆断而不相信教科书,一意孤行,那就离民科不远了。
此贴有转到江湖板块的危险。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凡尔派狼作者
13年4个月前 IP:未同步
325132
首先,公式是你照书搬的,但搬的时候是否就思味着你已经完全理解了?所以你就是科学,科学就是你?或许江湖的是你吧。

回顾几个论点。

第一,空气流动能不能影响车内的温度?我说能,你说不能,公式里可有车速这个参数?车速还不是通过空气流动影响传热的。以为是在真空环境开车啊?你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还是其实并没有理解?

第二,隔热层(我设计的那个)能不能影响车内的温度?我说能,你说翻书去,公式里可有太阳幅射怎么作用于车壳的参数?难道你书呆到认为被遮住了之后这些参数还会不变?

第三,什么是科学?我的做法完全合乎科学。首先是观察现象,然后是推论,最后是尝试。你的做法是,看书。说白了你是迷信书本。虽然书本应该正确的,但你的做法却是不科学的。说别人主观臆断,其实主观臆断的是你。

第四,对于推论。推错了是有可能的。但是对于别人质疑,我会去解答,但你对我的质疑却是丢顶“江湖”的帽子过来。

对于你解答我的质疑点,有几点我是不同意的。

一,车壳向外界传热,你说是我是转进了两个概念,这不是简单转进。太阳对车壳是幅射型热传导,车壳对空气是接触型热传导。两种不同的传导方式,阻止方式也不一样。怎能只算个总量就了事?车开不开太阳的幅射型传导都不受影响,但车开得快些,车壳对空气的传导就快些。这就是差别。只因为总量是进多出少所以就不承认车壳的确对空气传热?

二,科学计算已经证明了车速越快,车厢壁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也越大。这话不尽实,或者说是你没说完。风与热量与摩擦生热之间关系没那么简单。那结论必须给出在什么条件下才成立。开车不是陨星砸地球,要拉出长长的火花。当车子本身就很热时有点风吹过,带走的热量是多过摩擦生热的热量。而我要想的问题则是极热的车子龟速行驶、、、、、、

三,对于17楼的解答是多余的,那楼的用意就只有书呆子看不出来。[s:275]

四,一再强调手册上说、、、、、这手册是综合考虑了外界空气温度、太阳辐射和车速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后给出的。然后又说车壳是不是向空气传递了热量有一毛钱的关系?即没什么关系还综合考虑外界空气温度做什么?好矛盾啊。只能说手册是对的,但你没完全理解就开始抛书包了。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克虏伯火炮
13年4个月前 IP:未同步
325174
首先,公式是你照书搬的,但搬的时候是否就思味着你已经完全理解了?所以你就是科学,科学就是你?或许江湖的是你吧。
---------------------------
我说过我就是科学吗?一开始我就让你去找教科书而不是信我,只是我以前搞过这方面内容,所以先简单说几句给你。你对教科书就这样反感?真对不起你,这又是民科的一个特征。

回顾几个论点。
第一,空气流动能不能影响车内的温度?我说能,你说不能,公式里可有车速这个参数?车速还不是通过空气流动影响传热的。以为是在真空环境开车啊?你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还是其实并没有理解?
--------------------------------------
我说过空气流动不能影响车内温度?我说的恰恰与你相反的是:车速越快,通过车壳向车内传递的热量越多,而不是越少。
公式内没有车速这个参数?你回去好好看看,好歹你也能认识几个汉字和英文字母吧?公式上已经解释了v代表什么。


第二,隔热层(我设计的那个)能不能影响车内的温度?我说能,你说翻书去,公式里可有太阳幅射怎么作用于车壳的参数?难道你书呆到认为被遮住了之后这些参数还会不变?
-----------------------------------------
能,确实是能,我有说过不能吗?
不过,你花费了一小部分钱(实施你的“发明”确实不需要多少钱,但是用起来很麻烦,除非你不上高速公路,否则风阻消耗的燃油都够你开车之前先开汽车空调几分钟的。最大的问题是你这有安全隐患),换来的代价却是降低车内温度零点几度。


第三,什么是科学?我的做法完全合乎科学。首先是观察现象,然后是推论,最后是尝试。你的做法是,看书。说白了你是迷信书本。虽然书本应该正确的,但你的做法却是不科学的。说别人主观臆断,其实主观臆断的是你。
[color=#0000FF]你的做法完全合乎科学?
首先是汽车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中,阳光辐射强烈时从车壁传入的热量仅仅占总体的20%以下,而从车顶进入的热量有仅仅占前述部分的30-40%。你仅仅把车顶遮阳,则只能减少车顶传入热量的60%左右。
你自己估算一下实际上能有多少效果?
真正科学的方法是,先分析从哪方面进入车体的热量最多,并且容易着手。然后从这方面下功夫,才能事半功倍,以最小的代价得到做好的效果。
实际上经过分析之后,车窗内遮阳才是最高性价比的方法。
说你主观臆断你还不服?你说我说了“空气流动不影响车内温度”、公式里“可有车速这个参数?”这不都是低级的主观臆断?[/table]

第四,对于推论。推错了是有可能的。但是对于别人质疑,我会去解答,但你对我的质疑却是丢顶“江湖”的帽子过来。
-------------------------
我给你下结论是民科的前提,是我反复提到让你去看教科书上的相关内容,甚至都已经把截图给你了,只要你看一看这一小部分计算过程就应该知道了。可你屡次对教科书视而不见,而且对教科书采取极端的反感态度。
你不江湖谁江湖?


对于你解答我的质疑点,有几点我是不同意的。
一,车壳向外界传热,你说是我是转进了两个概念,这不是简单转进。太阳对车壳是幅射型热传导,车壳对空气是接触型热传导。两种不同的传导方式,阻止方式也不一样。怎能只算个总量就了事?车开不开太阳的幅射型传导都不受影响,但车开得快些,车壳对空气的传导就快些。这就是差别。只因为总量是进多出少所以就不承认车壳的确对空气传热?
----------------------------
还是那句话,我否认过车壳对空气传热了吗?你的视力有问题?怪不得看不懂教科书上相关内容——虽然这部分内容很简单。
加减之后的总量都已经能够计算出来,还有必要去分别计算?综合起来就是车壳从外界吸收多少热量,并且就是车速越快吸收热量越多,你还单独强调“车壳对空气传热”有什么具体意义?这在辩论中不是转进是什么?


二,科学计算已经证明了车速越快,车厢壁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也越大。这话不尽实,或者说是你没说完。风与热量与摩擦生热之间关系没那么简单。那结论必须给出在什么条件下才成立。开车不是陨星砸地球,要拉出长长的火花。当车子本身就很热时有点风吹过,带走的热量是多过摩擦生热的热量。而我要想的问题则是极热的车子龟速行驶、、、、、、
----------------------------------
车速越快向车内传热越多是因为摩擦生热了?哦天啦,还真亏你想得出来,我都快无语了。就你这样拍一下脑门就搞出一个说法,不是民科是什么?
告诉你一个传热学基本常识:气固之间换热时,气流相对固体表面的流动速度越快,两者之间的换热能力就越大。
静止的空气层,隔热效果是很好的,比如棉被里面的空气因为被棉丝限制不怎么能够流动,因此隔热效果很好。但如果空气快速流动,它的换热能力还是很大的。


三,对于17楼的解答是多余的,那楼的用意就只有书呆子看不出来。
---------------------------
看看,看看!这就是极为典型的民科用语。

四,一再强调手册上说、、、、、这手册是综合考虑了外界空气温度、太阳辐射和车速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后给出的。然后又说车壳是不是向空气传递了热量有一毛钱的关系?即没什么关系还综合考虑外界空气温度做什么?好矛盾啊。只能说手册是对的,但你没完全理解就开始抛书包了。
--------------------------------
我问你的是:对于教科书上的公式来说,车速对车壳向车内传递的热功率与“车壳是不是向空气传递了热量”有没有关系。你是真看不懂还是继续转进?
“综合考虑外界空气温度”?
天啦,宽恕他吧。
公式里写得明明白白,是综合温度。这是车壳受到外界空气温度和太阳辐射两方面综合影响之后的表面温度。
不会算公式,总该知道夏天外面晒着的铁板烫手吧?总该知道这并不是铁板外界的空气温度吧?
凭你这歪曲事实的本事,说你民科都抬高了这个词了[s:178]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克虏伯火炮
13年4个月前 IP:未同步
325175
这贴转到江湖版吧......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凡尔派狼作者
13年4个月前 IP:未同步
325198
把楼上转为江湖人士吧。因为他已经不是从科学上来论证事物了,而是从语言上曲解他人意思,然后再来所谓的科教。

“第一,空气流动能不能影响车内的温度?我说能,你说不能,公式里可有车速这个参数?车速还不是通过空气流动影响传热的。以为是在真空环境开车啊?你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还是其实并没有理解?”    这段话请大家看看,意思是说有还是没有车速这个参数。纯语文的。

“第二,隔热层(我设计的那个)能不能影响车内的温度?我说能,你说翻书去,公式里可有太阳幅射怎么作用于车壳的参数?难道你书呆到认为被遮住了之后这些参数还会不变?”
这话的潜台词是什么?

说别人不看书,那是你自己的看法,热传导在中学物理就有教。中学教材里的内容也不会和你的手册相冲突。凭什么用中学的物理知识去思考这个问题就叫做不看书和主观臆断?17楼的话算是对牛弹琴了,就算说你呆也不能转个圈子来说。

车用隔热层在1楼就已经说得清清,“在市区只能低速行驶才用”。你还来在高速路上怎样怎样、、、、不知你是故意看不见还是故意先曲解再来所谓科教。

继续“讨论”就无必要了,因为已经不是从科学上来论证事物了。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克虏伯火炮
13年4个月前 IP:未同步
325208
回来看看,看楼主还有没有能力说“学术”上的内容了。

既然已经没有“学术”内容,或者说算得上“学术”上的内容了,那我只看看,不说[s:178]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强国弱民
13年4个月前 IP:未同步
325220
口水帖,围观。
我觉得还是日本人的那种方法经济。人是最节能的机器,多吃半碗饭就能实现的动作嘛。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gnrl008
13年3个月前 IP:未同步
330979
不是有透明隔热涂料吗。很简单的。就是价格较贵。淘宝上就有的。
引用
评论
加载评论中,请稍候...
200字以内,仅用于支线交流,主线讨论请采用回复功能。
折叠评论

想参与大家的讨论?现在就 登录 或者 注册

所属专业
所属分类
上级专业
同级专业
凡尔派狼
笔友
文章
35
回复
239
学术分
0
2011/06/09注册,6年10个月前活动
暂无简介
主体类型:个人
所属领域:无
认证方式:邮箱
IP归属地:未同步
文件下载
加载中...
{{errorInfo}}
{{downloadWarning}}
你在 {{downloadTime}} 下载过当前文件。
文件名称:{{resource.defaultFile.name}}
下载次数:{{resource.hits}}
上传用户:{{uploader.username}}
所需积分:{{costScores}},{{holdScores}}下载当前附件免费{{description}}
积分不足,去充值
文件已丢失

当前账号的附件下载数量限制如下:
时段 个数
{{f.startingTime}}点 - {{f.endTime}}点 {{f.fileCount}}
视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仅供内部学术交流或培训使用,请先保存到本地。本内容不代表科创观点,未经原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音频暂不能访问,请登录试试
支持的图片格式:jpg, jpeg, png
插入公式
评论控制
加载中...
文号:{{pid}}
投诉或举报
加载中...
{{tip}}
请选择违规类型:
{{reason.type}}

空空如也

加载中...
详情
详情
推送到专栏从专栏移除
设为匿名取消匿名
查看作者
回复
只看作者
加入收藏取消收藏
收藏
取消收藏
折叠回复
置顶取消置顶
评学术分
鼓励
设为精选取消精选
管理提醒
编辑
通过审核
评论控制
退修或删除
历史版本
违规记录
投诉或举报
加入黑名单移除黑名单
查看IP
{{format('YYYY/MM/DD HH:mm:ss', toc)}}